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政法 > 典型风采

烟台芝罘检察院杨克玲:朴素女性诠释不平凡人生

日期:2014-05-20 17:08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分享到:
杨克玲(资料图)
杨克玲(资料图)
群众经常找她排忧解难(资料图)
群众经常找她排忧解难(资料图)
杨克玲走访人民群众(资料图)
杨克玲走访人民群众(资料图)
杨克玲工作照
杨克玲工作照

  胶东在线网5月8日讯(记者 侯嘉伟)朴实的话语,平和的表情,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位很朴素的中年女性。然而,提起她的检察工作,特别是一件件接待信访的事,她字字句句都饱含着热情。从检28年来,她先后办理各类案件共计3千余件无一差错。经她接待的上访群众无不称赞,说“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找她拉拉,心里就敞亮些。”虽身患严重的多发性囊肿疾病,她却始终保持着忠诚为民的一腔热情,从没因此耽误过工作……她就是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检察院派驻锦绣新城检察室主任杨克玲。

  “受怨受气”无所谓只因群众信任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检察”,杨克玲曾在批捕、公诉部门工作多年。2007年,在院中层岗位竞聘中,杨克玲又以最高票当选院控申科科长,走马上任的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熟悉检察部门的人都知道,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但同时,牵扯到群众上访等问题,它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到控申接待室的当事人,一般都有一肚子火。“受怨受气是家常便饭。”杨克玲笑着说道。上任不到两个月,她便遇到了棘手的事。在一次接访中,因为一名上访群众断章取义误传了她的一句话,六七名上访者把多年的不满和积怨全部发泄到杨克玲身上,要强的她又气又急病倒了。最了解女儿身体状况的母亲,曾心疼的说:“不行你找领导商量一下,咱换个岗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会撑不住的。”可对于母亲的担心,杨克玲只是宽慰道“妈,检察院哪有不累的活啊。再说了,哪个岗位都要有人干,让我到这个岗位,是对我的信任。放心吧,我会注意身体的。”

  为了“距离当事人更近”,更好地学会倾听和接纳,杨克玲专门自费购买各种心理辅导的书籍,还报名报名参加辅导班。40多岁从没上过舞台的她,克服害羞、不愿抛头露面的为难,自告奋勇参加院里的合唱、舞蹈小组,为的就是让面部表情更加丰富,从而接近与群众的距离,以适应控申岗位的需要。“来这的人都是心里憋着气压着火,谁都有想不开的事儿,我们都换位思考一下。”怎样调节上访群众的情绪,杨克玲这样说道,“他们心里有气,不向我们发泄向谁发泄?群众是因为信任才找到我,我也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时间长了,上访的群众慢慢向杨克玲打开了心扉,专程到院里找她拉呱,说起了自己的问题,“杨科长,我们就是觉得你这个人挺好的,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想找你拉把拉把,觉得心里敞亮些”。如今,不少当事人都成了杨克玲的知心朋友,常与她话家常。每到节日,杨克玲还收到许多当事人的问候短信,“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却真正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检察工作的信任和需要,这也是我工作的动力。”


  “不该管的事”不仅要管更要管好

  每天都与“最难办的事”、“最难缠的人”打交道,杨克玲的手头总有做不完的事。

  刚到控申不久,杨克玲的办公室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老同志示意这是一名上访老户刘某,因遭受家庭暴力,身心受到严重创伤,天天举着一块“冤枉”的牌子到处游荡,可是她反映的问题却并不属于检察院范畴。

  听着刘某一把鼻涕一把泪、断断续续地诉说,杨克玲的心里也越发的纠结。该管不管?该怎么管?看着刘某痛苦的面容,杨克玲当场表示:“尽管她反映的问题不属我们检察院管辖,但是我还是想帮她一把。”

  安抚完因回忆往事受到刺激病情发作的刘某后,杨克玲开始到相关部门调阅案卷。连续两个多月,杨克玲在认真研究案情,努力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还和同事多次来到刘某租住的地方,和她拉家常,讲道理。看到刘某的生活困苦,杨克玲跟同事还为她买来了米面、蔬菜和水果。有一次,刘某撩起棉衣,给杨克玲看她身上的伤疤。杨克玲发现,她的内衣已经破烂不堪:“这么冷的天,这样的衣服,怎么能御寒?”随即便悄悄掏出钱,让同事买来一套加厚的保暖内衣。“当时真的没多想,就想让她能暖和些。”想到这件事情,杨克玲的眼圈红了,没想到,上访10年的刘某捧着这身厚厚的内衣竟哆哆嗦嗦地哭了,她说:“杨科长,你是个好人,我听你的。”

  这个情景让杨克玲一直难以忘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杨克玲感慨的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心,案件最终得以圆满解决。事后,杨克玲还为刘某争取了2万元的困难救助金,“这位妇女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如今我还常常惦记着她,我们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说到这,杨克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许多矛盾纠纷,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得到化解。在控申科任职期间,杨克玲先后处理调查群众信访纠纷110余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经手的案件首办结案率达到100%。她还自己出资,为来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捐款捐物3万多元;她帮助的3名贫困学生也因为刻苦攻读,走进了大学的校门。2010年区检察院24小时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开通,秉承“有限职责,无限服务”的理念,她和两位同事又坚持轮流值守,先后受理群众热线电话千余件,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誉。


  为工作舍小家顾大家

  在同事和家人眼里,杨克玲就是一名“工作狂”,对群众委托的事付出百分百的精力,可对家人及自己的关心却少之又少。儿子高考冲刺那一年,她为案件取证天天奔波在济南、昌邑等地,将儿子的后勤保障“扔”给了丈夫和母亲。丈夫因为心脏病住进医院,需要立即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时候,她又“狠心”将丈夫托付给母亲照料,自己再次赶路取证。连续的奔波让杨克玲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家族遗传的多发性囊肿的毛病,她每年都要到医院动一、两次手术以缓解病痛。

  2012年5月,因工作劳累,病情加重,杨克玲住进了医院。适逢市区一家改制企业100多名职工,连续到检察院反映情况。得知情况后,杨克玲瞒着家人,第二天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她带领全科同志,连续7天传讯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41人,清查各类帐目千余册,之后又先后赴济南、济宁、德州等地取证。最终,企业原负责人因私分国有资产和挪用公款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为了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杨克玲又积极协调企业的主管部门,努力帮助协调原企业职工的工资、保险等问题。在案件办理完后,她以召开案件公开说明会的方式,向一百多名相关职工,就案件办理情况及其反映的其他问题,面对面进行了公开说明。

  看着百余名职工欣喜和信任的眼神,杨克玲紧绷了几个月的神经顿时放松了,身体也完全虚脱,一下子瘫倒在地。同事们手忙脚乱地把她送到了医院,手术后,看着围在身边的亲人、领导和同事,杨克玲哭了。“我说,这回出院了,我真的再也不干控申了。”说到这,杨克玲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咱也不是铁打的,也知道辛苦、也知道累,最主要是想到我丈夫住院期间我没能在身边照顾,心里又是愧疚又是委屈,就朝同事闹脾气了。”

  最让杨克玲感到愧疚的母亲,以近乎恳求的语气对她说:“因为这病,我已经失去了你的父亲,我不能再失去你,咱找领导换个工作吧。”然而,全国文明接待室的评审马上就要开始,嘴上喊着不干了的她,又匆匆出院坚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丈夫终于忍不住向她吼道:“你不要命了!实话告诉你,囊肿已经在你肝上长满了,手术已清除不干净,再不注意,你就没命了!”可是,一到工作岗位,杨克玲又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忘记了病痛。


  派驻检察室开辟网络时代新途径

  2011年,根据上级检察机关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院党组任命杨克玲负责牵头组建芝罘区检察院第一个派驻检察室,并担任派驻检察室主任,杨克玲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万事开头难,全新的工作每样都得摸索。作为检察机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强化基层法律监督的新窗口、新平台,辖区情况、基础设施、规章制度,工作职能、履职方式,都得一样一样的摸索,压力可想而知,但是杨克玲来了干劲,一句“要做就做精品”,短短一个月便带头跑遍了辖区4个办事处、35个社区,联系学校7所。听清了基层的声音,弄清了群众的需求,集各界力量和群众智慧共同推进派驻检察工作,逐渐形成了“四室两中心”的服务基层工作格局,在全省首创开通的远程视频接待系统,鼠标一点,来访群众在检察室就可以约见检察长,有效提高了派驻检察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办事能力,大大方便了群众,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为了“跟得上潮流”,方便和社区居民交流,杨克玲学起了年轻人的方式。建立了派驻检察微博、派驻检察QQ,开通了全国检察机关首个派驻检察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了派驻检察二维码,构建了检察“网络e社区”,用“微语言”探索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派驻检察室还与所有业务部门对接,依托检察三级网络,建成了全省检察系统首个“1十N远程视频接待室”,实现与群众“微距离”;派驻检察官入户走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提供“微服务”;利用身处最基层的优势,开展对基层站所法庭、基层组织人员的“微监督”;开发了派驻检察室管理平台应用软件,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监督、网上绩效考核、网上群众评判,对派驻检察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实行“微管理”,创出了城市派驻检察室“微语言、微距离、微服务、微监督、微管理”的“五微工作法”新模式。

  2012年、2013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吴鹏飞检察长两次专程到芝罘区院派驻检察室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芝罘区检察院派驻检察的建设和工作为城市社区检察室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和经验。2014年3月,吴鹏飞检察长在《检察日报》署名推荐芝罘区院派驻检察室“五微工作法”。

  认识杨克玲的人,包括她的家人,都曾对她充满着不解。丈夫经过几十年的打拼,事业有成。自己也已奔五十的人了,家里什么也不缺,况且身体又不好。天天工作这么拼命,天天生气上火,到底图个啥?对此,杨克玲说起了自己的幸福观:“幸福便是努力地工作着,幸福便是做一点有益社会的事。”从检28年,杨克玲曾先后二十余次立功受奖,被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山东省优秀检察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烟台政法标兵”、“烟台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老百姓都叫她“信得过的贴心人”!

  “真正走近群众身边帮助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许多问题就一定能圆满解决。”这就是杨克玲的工作准则,而她也正是这样继续践行着……

初审:张婕
复审:石一鸣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长安网|山东长安网|济南长安网|青岛长安网|淄博长安网|枣庄长安网|东营长安网|潍坊长安网|济宁长安网|泰安长安网|威海长安网|日照长安网|临沂长安网|德州长安网|聊城长安网|滨州长安网|菏泽长安网
主办协办
主办:中共烟台市委政法委员会
协办:胶东在线
新闻热线:0535-6785690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