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咱山东,天时地利兼人和。海阳核电是首核,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是海阳,创新核能供热 “暖核一号”打个样。五个供暖季,减排二氧化碳149万吨,好一个春“核”景明的美丽中国新画卷……在“核”你有约·烟台核能科普进社区宣传活动中,原创快板《“核”你一起看世界》带您穿梭“核能世界”、共赴“绿色未来”。而就在11月15日,“暖核一号”第6个供热季启动,核能供热温暖千家万户、守护碧海蓝天。
“到2027年,山东核电将在海阳建成运营四台核电机组,年发电量约40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多少万居民生活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约多少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多少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植树造林约多少万公顷?”——可满足全省一半以上人口的居民生活用电,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7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200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8.8万公顷……在海阳市2024“核能科普杯”全民健身乒乓球大奖赛开赛仪式的有奖问答环节,一问一答之间,这些核能科普知识以及它们所承载的“两弹一星”精神、“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每个乒乓球爱好者的心中,并终将化为“科学报国”的实际行动。
大国底气从“核”来:‘两弹一艇’铸就新中国之盾”“核技术在农业、工业、医学领域的应用”“核电站的发电原理”“面对辐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在西牟小学核能科普展廊,小小讲解员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核能科普知识。一句“科技筑梦,强国有我”,让科创融入青春梦想。敢于追梦、勇于创新的新时代青少年,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
在烟台,核能科普与文艺创作、体育赛事创新融合,融出核能科普的“新境界”。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烟台市启动了由市发展改革委指导、烟台众创核电研发中心牵头,多部门协同开展的核能科普宣传五年行动计划。一年来,先后开展了“核”你在一起·共绘绿色能源新篇章全国媒体烟台采风行、纪念“两弹一星”功勋系列展演活动、“绿色核能 智慧领航”烟台核能科普征文、“核能科普宣传杯”全民健身乒乓球大奖赛、“新核力”校园核能科普宣传,以及本次核能科普进社区活动,为烟台核能科普宣传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和强支撑。
没错,开展一流的核能科普工作,会形成一流的科技软实力,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澎湃动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在烟台,可以看到“双碳”考题的烟台解法之一:科普和创新两翼齐飞,共创绿色幸福生活。
看创新,烟台市高度重视核电产业发展,核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烟台提出,围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推动核电技术及装备创新应用,搭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平台载体,围绕“国和一号”“华龙一号”,建设国内领先的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高地,核电技术及装备创新研发高地,布局核能长距离供热、核能制氢、高品质蒸汽资源转化、零碳能源综合供应区等一批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示范工程。
从创新中,可以看到,发展以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烟台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能源对山东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全国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双高”的省份之一,山东肩负着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任,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历史使命。2024年,烟台提出,“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可谓是审时度势、章法有度。
其次,烟台,因海而生、依海而兴,海洋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优美的仙境风光、涵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蓄了澎湃的发展动能。早在2004年,烟台就成立了烟台市核电项目建设办公室,是国内首个成立核电办的地级市。2016年11月,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核集团、烟台市台海集团共同成立了新型科研机构——烟台众创核电研发中心。持续推动核能领域科研及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也为地方企业参与核电产业链构建起一道坚实的桥梁。
在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崛起的创新实践中,可以看到顺应时代发展锚定国家战略、因地制宜找准地域特色的重要性。烟台市牢牢把握绿色低碳新赛道,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全面建成“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了“五个第一”: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建成了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投运了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
看,从城市的万家灯火,到山海的万物生灵,感受到的是冬日的暖意融融、绿意盎然。而雪的到来,更似勾勒美丽烟台的神来之笔——2024年11月26日,烟台迎来第一场瑞雪,让“仙境海岸·品重烟台”更显“只此青绿”的神韵、更具“未来之城、生态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的雄心。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