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乡村振兴 >> 产业发展

海阳市宅家夼村挂职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奔小康

来源:胶东在线 2020-05-25 04:56

| |
老杜”(左一)正在和村两委成员一起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老杜”(左一)正在和村两委成员一起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胶东在线5月7日讯(通讯员 石京艳 于子恒) 从海阳市郭城镇驻地驱车,沿着婉转的小路,大概20分钟后,记者来到16公里外的宅家夼村,现如今的这里已经告别了几年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全部硬化完毕;村里因常年干旱,无水浇地的问题也得以解决,现如今大口井、水井“遍地开花”,全村从无经济产业支柱,到现在即将迎来葡萄大丰收……现在的宅家夼村正在以“加速度”姿态,跑出乡村振兴新生活,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谁呢?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村“两委”的领导,更要感谢一个人——“老杜”。

  “老杜”究竟何许人也?他正是烟台市教育局来村里挂职的第一书记杜滨舵。

  从陌生到熟悉,靠的是与村民心贴心

  来到村委大院杜滨舵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并没有看到他的身影。村民热情地告诉记者,“找老杜呀,在这等着吧,一会准能看到他,一天下来他可是能在这条路上走好几趟呢!”果然,村民的话在5分钟后得到验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操着一口乡音,“婶子吃饭啦?”“大嫂子,听说你老伴前几天磕伤了,有啥需要吱声哈。”“你家门前的垃圾赶紧清理出去,这样太影响环境卫生了,我明天去检查。”……从村东到村西,一圈下来满眼全是活。

  之所以跟村民这么亲切,杜滨舵可没少花“心思”。2018年年初,被委派为第一书记的他来村里报到,当时恰逢过年前夕,为了让贫困村民过上好年,杜滨舵二话没说便自掏腰包买上东西,送到了几家贫困户手中。“党和政府派咱来就是来帮助老百姓的,现在是几户,将来要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上任第一天杜滨舵就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他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杜滨舵几乎每天“泡”在村民家,听听老百姓的需求和渴望,进行归纳总结。

  惠民工程相继落地,利群实事遍地开花

  宅家夼村因为地理位置较偏僻,一直以来以一条泥泞的土路为主干道,能有一条硬化道路是村民们最大的心愿。了解到村民需求的杜滨舵,通过与村“两委”共同的努力,借助打造“美丽乡村”的东风,给村里主干道以及各个胡同道路都进行了硬化,同时为方便村民进山,杜滨舵又回到“娘家”——烟台市教育局先后筹集资金30万,把各条入山道路一一硬化。

  “杜书记,咱村村民基本都是靠种植果树为生,可是近些年降水少,即便下雨也没有可以存水的地方,给果农的发展带来诸多困扰。”走访中,不少果农向杜滨舵提出希望村里能建一些蓄水池的意见,“既然这是民心所向,而且能真正给老百姓带去便利,那咱们就干。”为此杜滨舵多方筹集资金10万余元,在村东建起了大口井,极大改善了果农的灌溉条件,“现在遇到干旱季俺也不怕了,杜书记给俺们挖的大口井里的水多得是咧!”果农们乐得合不拢嘴。

  自从杜滨舵来村后,这样的变化每天都在上演,修建自来水水池、浆砌河道、建设党群活动中心、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帮扶贫困户脱贫……一件件惠民实事办下来,拉近了村民和杜滨舵的距离,大家对他的称呼也从最早的“杜书记”改成了现在的“老杜”。“老杜吃饭了,家里包的包子一会过来吃吧。”“老杜,我们家菜园里新长出的菜,你拿点回去。”……一句句朴实的言语,是对杜滨舵工作最好的肯定。

  50亩葡萄园落地生根,村里有了支柱产业

  今年“老杜”在村里又开启了一个“大工程”——利用村里荒废的土地,流转出50亩,栽植了“阳光玫瑰”葡萄。“通过前期的考察和试种,发现这个品种适合咱们北方的土地,成熟后的果实不仅产量高,而且因为好的口感,价格和市场都非常可观。”杜滨舵表示,村里常年没有产业支撑,基础设施难以保障,通过这片葡萄地,可以给村里经济带来不少产值,为将来村里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8月份,50亩葡萄就将迎来收获的季节,而收获完葡萄,杜滨舵为期三年的挂职生活也将结束,届时杜滨舵将返回自己原有的岗位,“刚来时觉得三年很长,真正干起活来才发现三年其实特别短,我很感谢自己有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来等葡萄成熟后,我可以以游客的身份来采摘,吃自己种的葡萄,肯定会格外香甜。”

责任编辑: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