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搜索内容:
胶东在线--在这里会找到您需要的
您当前的位置 :网上问法 > 爱心律师 > 记者出击 正文

因工致伤维权艰难 残疾民工泔水桶中捞馒头(图)

http://www.jiaodong.net 2011-08-02 08:30:17 胶东在线 [
漫漫维权路 何日是尽头?
漫漫维权路 何日是尽头?
爱心律师闫卓云接手本案
爱心律师闫卓云接手本案
饱经磨难的杨义夫妇
饱经磨难的杨义夫妇

  胶东在线网8月2日讯(记者 侯嘉伟)何为“家徒四壁”,何为“断壁残垣”,何为“穷困潦倒”,何为“一无所有”…走进残疾农民工杨义的“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幸福,而杨义一家又是多么的凄惨与悲凉。在烟台务工的四川籍民工杨义由于一场意外事故,造成颅脑损伤丧失劳动能力。由于事故方置之不理,自己又负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杨义夫妇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老屋内——

  破旧木柜 外来务工者 哭泣的残疾人

  7月底的一天,经过辗转,记者来到了杨义的“家”——黄务朱家疃村一失修多年的老宅中。“房子是每月60块钱从村民那里租来的,村民可怜我们,给我们一个安身之处。”杨义的妻子——年过60身高却不足1.4米的李仁操着一口浓郁的四川话向记者表达着他们夫妇对周边村民的感激,“多亏村民救助,要不我们俩活不到现在,他们都是好人…”

  走进这对患难夫妻的“家”,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两间老屋,除了一个破旧木柜、一个蚊帐一个毛毯之外,别无他物,而在这种条件下,两位六旬老人已在此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

  见到记者后,还戴着颈椎固定器的杨义掩饰不住一年来所遭受的痛楚,嚎啕大哭,“救救我,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平静之后,杨义讲述了发生在去年4月份那桩彻底改变他生活的事故…

  苦命人——

  颅脑损伤 巨额医疗费 逃避的包工头

  2010年4月1日上午,正在黄务某建筑工地打夯的杨义突然被头顶上掉落的重物直击头部,当场昏了过去。醒来之后,杨义便躺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的病床上。命虽然保住了,但经诊断,杨义颅脑及颈椎严重受损,左耳失聪,左眼也失明,丧失劳动能力,而后续治疗费用则高达数十万…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感觉天塌了,当时我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杨义说,在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与脊柱骨科住了46天之后,因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他和妻子又回到了四川老家。“在烟台一个多月的时间花了2万多元,在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又花了3万多,这只是冰山一角,后续治疗费用数额更是庞大…而杨义所在工地及包工头在一次性支付了4万余元之后便再无音讯…”

  杨义两眼空洞,却泪水盈盈,“我不知道我以后该怎么活…”记者了解到,杨义有一个儿子,在老家开大货车,但在去年因交通事故撞了人,家里所有的积蓄全部作了赔偿款,至今也是负债累累,“我当初出来打工也是抱着帮儿子还债的目的,谁知债没还得上,却沦落到如今的下场。”

  生活难——

  补贴家用 捡拾烂菜叶 饥饿的老人

  见到老伴痛彻流涕,妻子李仁急忙用干枯的手拭去杨义眼角的泪。杨义病后,这个矮小的老妇用孱弱的身躯支撑着这个饱经风霜的家。李仁说,他们现在的生活很难:“他(杨义)是干不了活了,工厂也不要我,平时就靠我捡废品赚点钱补贴家用,现在他还吃药,我捡垃圾赚的钱还不够他吃药的钱…”

  “他俩外地人活的太辛苦了,何况一个身体还有病,我们过意不去了就有时候送点吃的给他们,多少接济接济,都不容易。”朱家疃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讲述道,因没钱买吃的,李仁经常去垃圾堆捡拾烂菜叶烂水果,“我有次还看见她在饭店后面掏泔水桶捞人家剩下来的馒头,那真是饿的没法了才那样干…”

  李仁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赔偿款要回来,治好老伴的病。至于目前的状况,她说精神上的痛苦远大于生活的贫困。说到这里,这个一度让记者感觉很坚强的瘦小老人也禁不住用衣角拭了拭眼睛。

  维权难——

  证据缺失 冷漠与敷衍 路又在何方

  目前,因工致残的杨义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包工头及建筑方赔偿其应得的治疗费及生活费。但记者了解到,在事情发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杨义一家人也是不断地为索要赔偿款而奔走,但维权的过程却是异常的曲折与艰难。杨义的经历让人心酸,而相关责任人不应有的冷漠和敷衍更是让人愤怒。无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杨义找到了本网,希望通过免费法律援助及爱心律师能让案件柳暗花明,让他重拾活下去的勇气。

  采访后,记者了解到,农民工群体中,用人单位故意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他们办理社会保险,加班不给加班工资等损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现象。许多农民工生怕被老板“炒鱿鱼”,只得忍气吞声,以致出了事情用人单位却将责任推个彻底。

  山东乾元律师事务所律师闫卓云也表示,她经常遇到一些有关农民工维权的案例,大多数的案件之所以不能受理,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证据。“一些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根本没有签订用工协议,而只是通过包工头‘牵线搭桥’来获得用工信息,导致取证困难。没有劳动合同,判断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便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工依靠法律维权便步履维艰。”

  杨义一家生活的艰难程度已无可比拟,漫漫诉讼路又不知何日终了。记者真诚地呼吁社会上那些能够体会农民工辛酸与不易的朋友们献出爱心,帮助杨义一家人渡过难关,救其于水火之中,让杨义有足够的气力走在维权路上。

  记者电话:13465551292

  (文中当事人皆为化名)

【责任编辑:石一鸣】
网上问法意见反馈留言 联系电话:新闻热线:(0535)6785690 律管科:6245434 法律援助:6281396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