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观潮 >> 原创

女子带娃高铁补票风波,规则与温情如何共融

2025-08-25 10:37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近日,“女子带四个娃坐高铁被要求补3张票”一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单亲妈妈独自带4个孩子出行,主动为两名超龄儿童补票,却因“一名成年旅客仅可免费携带一名6周岁以下儿童”的规定,被要求再为一名未满6周岁的儿童补票,共计补3张儿童票。女子质疑规定太过冰冷,与工作人员产生冲突。(8月13日 人民日报)

  根据中国铁路12306规定,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时,超过人数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这一规则背后,是对公共安全的考量和对公共秩序的维护。紧急情况下,成年人监护能力有限,过多儿童可能陷入无人照管的险境。若免票儿童数量无上限,车厢拥挤、座位争夺等纠纷也会成倍增加,最终损害多数乘客的权益。工作人员依规补票,是对规则严肃性的维护,更是对多数乘客公共利益的守护。

  但规则的生命力,在于其对时代变化的呼应。当年“独生子女”政策下形成的票务逻辑,面对如今三孩政策放开后的家庭结构,已然出现适配性不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多孩家庭占比上升至15%,越来越多家庭面临“带娃出行”的现实难题。服务规则若未能及时呼应多孩家庭的实际需求,不仅会增加这类家庭的出行成本与困扰,更可能让规则在现实面前显得生硬疏离,甚至削弱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认同感。规则需以刚性维护秩序,但不该固化为惯性,而应保持动态调整的弹性,在公共利益与个体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社会公众对涉事母亲的共情,并非否定规则的价值,而是反感规则执行中的“机械感”。她主动为超龄儿童补票,可见其具备基本的规则意识;带四个孩子独自出行,其中的艰辛显而易见。倘若工作人员能多一句耐心解释,多一份人文体谅,或许这场冲突本可以避免。

  更深层的矛盾是,多孩家庭的出行需求,尚未被系统性地纳入公共服务设计。铁路有学生票、军人票,却鲜有针对多孩家庭的套票;车站有母婴室,却难见方便多孩照管的设施。鼓励生育要更多体现在公共服务的细节中,比如推出“家庭票”,允许两名成人携带多名儿童时享受阶梯优惠;优化购票系统,在下单时就提示超限儿童需补票,避免上车后措手不及;在列车上设置临时照管点,为单独带多名孩子的家长提供应急帮助。这些举措并非对规则的破坏,而是规则的合理延伸,既能守住公共秩序的底线,又能包容生活的复杂与温情。

  铁路部门不妨以此为契机,对儿童票规则展开系统性评估:6岁以下儿童免票的年龄设定,是否有必要与义务教育起始年龄相衔接?“限带一名免票儿童”的条款,能否为多孩家庭留出一定弹性空间?通过上述调整,让规则更贴近现实生活。

  公众也需理性看待“规则破例”的边界。同情个体困境,期待服务温情,不能成为否定规则的理由,也不能异化为特殊情况都该通融的任性。规则的公平,体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上。真正的进步,不是在规则之外寻求“法外开恩”,而是推动规则本身进化得更合理、更周全,让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都能被妥善容纳。

  高铁疾驰向前,规则也该跟上时代的速度。当多孩家庭的出行不再遭遇“规则卡点”,公共服务与生育政策同频共振,社会才能在秩序与温情的平衡中,驶向更和谐的远方。(作者:孔德淇)

初审:王紫萱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联系方式
编辑:王编辑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传媒大厦9楼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