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韦东奕安静地吃口饭吧
近日,一段韦东奕在食堂就餐时被多名路人围观、拍摄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关注。视频中,“拍到了吗?”的追问声此起彼伏,而他只能沉默地低头吃饭。
从对科学家的朴素敬仰异化为冷酷的商业操作,到某些无良商家以“韦东奕严选”“韦小奕”等名称进行“吸粉”“带货”,甚至将“韦神”的牙齿健康问题包装成矿泉水营销的噱头,我们不得不警惕:对天才的崇拜,何时竟沦为资本收割的工具?这种畸形的关注,不仅严重干扰了学者应有的宁静环境,更在无形中将学术尊严粗暴地换算成了“流量密码”。
当严谨的学术研究被简化为“北大扫地僧”的猎奇故事,当深邃的数学思维被异化为“馒头大神”的消费符号,我们正在目睹一场静悄悄却极具破坏力的解构:从院士伏案工作被偷拍,到奥运冠军被迫合影,再到学术教授课堂发言遭断章取义,公众人物的生活边界正在算法追逐下日益模糊。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认知怪圈:一方面渴望看到“全能天才”的神话,另一方面又热衷于挖掘“神坛背后”的戏码,这种矛盾心理在韦东奕身上更是演变为荒诞的双重奏——前脚为他送上“韦神”称号,后脚就对他吃饭的一举一动评头论足。
真正的尊重,不是镜头下的顶礼膜拜,而是理性的守护。当“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深海默默耕耘三十载,当袁隆平在稻田里俯身测量株高,他们从未要求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安心研究、远离喧嚣的环境。正如北大数学科学院所呼吁的那样,我们需要提供的不是“韦神”的朝圣之路,而是让学者能安静吃口饭的餐桌。
我们应当明白,科学家最动人的时刻,不是在食堂吃饭的围观,而是黑板上推导演算的专注;不是热搜上的只言片语,而是论文中闪烁的智慧火花。只有当我们的社会真正学会尊重知识、敬畏学术,才能谈得上对人才的珍视与对文明的守护。
让韦东奕安静地吃口饭吧,这不仅是对个体权利的基本尊重,更是对学术尊严的庄严守护,当闪光灯不再打扰他的餐盘,当算法触角不再侵扰他的生活。毕竟,推动人类进步的,从来不是喧嚣的围观,而是那些在沉默中坚持探索的孤独身影。而这份纯粹的守护,就是守护人类文明的未来。(作者:张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