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指成拳”点亮普惠教育之光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更加精细,尽其所能通过各种兴趣班提升子女综合素质,增强其未来社会竞争力。然而,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收费高昂、频频“爆雷跑路”等问题,给热切子女教育的家庭们带来了重重隐忧。对此,可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多方协作搭建普惠教育平台,为居民提供优质可持续的教育服务。
党建引领聚合力,盘活资源“一盘棋”。“众人拾柴火焰高”,破解教育资源困局关键在聚沙成塔。开展“空间换资源”行动,将闲置的活动中心、会议室等改造成教学场所,并将社区内的多媒体设备、手工制作工具等共享给课程使用。同时,主动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对接第三方专业教育机构,充分挖掘社区内有特长的达人作为兼职教师,从而吸引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教学和辅助工作,为社区引来优质师资力量。通过以上协作,有效降低课程运营成本,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需求导向创模式,延伸课堂“全场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创新贵在因地制宜。推行“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机制,摸排辖区内学生的课程需求,开展试听课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亲身体验课程,从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出发“靶向”确定后续课程。采用“线下教学+线上展示”的课堂形式,线下由专业教师进行面对面授课,确保教学质量;线上通过社区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教育场景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促进“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长效造血筑根基,构建发展“共同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度护航。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课程采取低偿、无偿标准,最大程度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确保项目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形成 “社区搭台、机构授课、居民受益”的可持续模式,推动社区教育服务等各项事业的普惠化进程。联合银行设立“社区+机构”共管账户,对课程质量进行考核,达标后银行定向拨付费用,并由社区、家长代表共同监管,平衡课程运营成本与潜在风险,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安全,保障各方权益。从资源整合到长效运营,期待更多地方以创新思维激活社区潜能,让优质教育如星火燎原,温暖千家万户,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作者:卢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