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杯”心态 收获满卷书香
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当全民阅读的浪潮奔涌向前,党员干部当以何种姿态迎接这场“文明的约定”?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党员干部读书中存在的四类问题:追求享乐不好读、热衷应酬不勤读、浅尝辄止不善读、学用脱章不深读。这些问题如一面明镜,照见浮躁心态与本领恐慌,更折射出责任虚化的隐忧。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若想破解改革难题、扛起为民担当,不妨以“空杯心态”归零再出发,将读书学习视为一场永不停歇的自我革命。
以“归零”破“自满”:空杯里盛的是守正创新的清醒。“器满则溢,志满则退。”在知识更新速度以秒计算的今天,经验主义“老本”吃不过三年,文凭证书“光环”撑不起一世。有的干部把“读过几本书”当作炫耀的资本,把“写过几篇稿”视为能力的顶峰,殊不知社会发展早已将思维定式甩在身后。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党员干部尤需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定力,把每一次学习当作新起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到群众工作中的“无字之书”,唯有主动倒空“陈水”、勤掸“思想尘”,才能在内无妄思中筑牢信仰之基,于外无妄动中把准时代脉搏。
以“苦修”换“硬功”:书桌上练的是知行合一的担当。读书不是附庸风雅的谈资,而是干事创业的“磨刀石”,新时代的“书桌”从不在觥筹交错的喧闹里,而在“耐得住清冷寂寞”的坚守中。焦裕禄在病榻上研读《毛泽东选集》寻找治沙良方,黄文秀在驻村笔记里记录脱贫真经,无数优秀党员干部用行动证明:只有“稳得住心神”深学党的理论、细悟政策方针,才能将书卷里的“方法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读书学习如“攻书”,既要“攻”理论的高度,以党章党规党纪铸牢思想防线;也要“攻”实践的深度,拜人民为师、拜基层为师,在“读与行”的辩证中练就“心中有原则、脚下有力量”的真本领。
以“开卷”促“开明”:书页间藏的是文明互鉴的胸怀。《论语》有言:“仕而优则学。”读书的境界,在于从“有字之书”中坚定文化自信,从“无字之书”里涵养开放胸襟。中华典籍卷帙浩繁,是党员干部赓续文化基因的精神富矿;世界文明硕果璀璨,亦是我们观照自身、启迪未来的明镜。现实中,有人把“崇洋媚外”当作时髦,有人将“封闭守旧”视为圭臬,这恰是背离了“在坚持自我中尊重他人”的文明真谛。党员干部当以“会当凌绝顶”的视野,既读透“中国化”的理论经典,也读懂“地球村”的共治逻辑,在“书香”与“实践”的双向奔赴中,为中华文明注入兼收并蓄的时代气度。
书籍是文明的火种,阅读是向上的阶梯。一个坚持读书的民族,必能永葆破解难题的智慧、直面挑战的勇气和开创未来的底气,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当少一些浮躁应酬、多一些静心思考,将“收获满卷书香”作为政治生涯的终身必修课。以“空杯心态”拥抱知识的江河,新时代的红色答卷必将写下更磅礴的注脚——因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以及她所带领的、正在阅读中走向复兴的伟大民族。(作者:李赛 张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