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制造“基本功”,活力山东向前冲
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山东聚焦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先进制造技术“升腾”,制造业持续加力变革。山东做优“家底”塑强“引擎”,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齐鲁大地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47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49%,基本撑起了“半边天”。从智能家电、工业自动化设备到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一系列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成果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山东制造业的新成果新突破不断涌现,山东正在从“制造”迈向“智造”转型。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制造业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的需求。近年来,山东持续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向“新”前行成为齐鲁制造的主旋律。比如,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山东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的内生动力。山东规划了济南、青岛、烟台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出台20条配套政策,力争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尽快突破。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眼下,从智能家电展区的海尔、海信等家电巨头品牌展示的具备远程控制、智能语音控制等先进功能的智能家电产品,到在工业自动化设备展区智能制造企业展示的“最快高铁”等智能制造装备,为山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先进制造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协同创新,将有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协同发展,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引擎。以交流促发展,以发展带经济。多年来,山东的先进制造企业得以与全球领先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据统计,省级每年拿出140多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原创性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尤其是注重让企业当创新的“主角”,全社会研发投入近九成来自企业,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有220多家,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落地,传统产业得以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形成了更加完整、更加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一系列变化,提高的是山东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挺起制造“硬脊梁”,在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动下,山东制造业将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齐鲁贡献!(作者: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