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之树深植民生沃土

2025-03-20 11:27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当白发老人在医院智能终端前不知所措,当社区“智慧驿站”鲜有人问津,当办事群众在墙头制度创新图下仍繁琐辗转,这些场景犹如棱镜,反射出科技创新和民生需求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在“数字赋能”“智慧升级”等华丽辞藻漫天飞舞的当下,我们亟需重审创新的初衷。创新本应该是破除藩篱的利器,若一味地沉溺于技术创意,而忽视了民生需求,创新便同无根之木,终会丧失向上生长的力量。破技术迷信,留存服务温度。数字化变革的浪潮正以风暴之势席卷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却在城乡与代际之间悄然筑起无形藩篱。某市政务服务大厅为推行“无纸数字化”改革而撤下人工窗口,却导致古稀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辗转多日。这种“过度创新”而忽视了个别群体的现象,暴露出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的失衡。

  数字政务系统集成服务的同时,也需嵌入"关怀模式"。如,浙江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为农村地区保留“红色代办员”,让数字时代的红利普惠到每个群体。智慧创新服务当如润物春雨,既能催得出技术新芽,也要守得住传统根脉。祛创新虚火,确立实效准则。某些地方将基础工作打造包装成“示范样板间”,斥巨资打造“智慧康养”系统,最终落点在汇报材料中的精美图表与数据辞藻,而社区助餐食堂、居家照料中心等群众现实需求仍在等待响应。

  创新需有用有效方显真章。这种披着创新外衣的"样板间工程",恰似给稻草人穿上锦衣,终究经不起民生的风吹雨打。北京“接诉即办”机制的建设则是一个好的示范,通过AI解析百万条市民热线,将财政投入精准导向老旧小区改造、积水点治理等民生痛点,用“数据绣花针”织就幸福生活图景。

  明创新航线,完善反馈机制。深圳推出“民意速办”项目,市民可通过小程序随时随地提交各类民生实事的问题与诉求,再通过系统自动生成不可篡改且全程可追溯的区块链工单并派发至相关部门,以群众之声反哺政务体系,大幅提升“听民声,办实事”的效益,为政策的制定安上了“民声传感雷达”,使创新方向始终能够与群众脉搏同频共振。以创新机制建立起常态化民情反馈渠道,正如为远洋巨轮配置上精准的导航系统,确保每次航道调整都能沿着民生福祉的方向前行。

  创新的要义,是以技术之光照亮生活所需,而非为浮华之名所困自加“脚链”。唯有将政策设计扎根于泥土、灌溉以需求,创新之树方能褪去虚浮雕饰、开花结果。(作者:徐雨航)

初审:王紫萱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联系方式
编辑:王编辑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传媒大厦9楼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