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健康“责任田”答好体重“管理卷”
清晨的集市上,新鲜果蔬还沾着露水,健身步道上已有晨练的群众;傍晚的文化广场中,广场舞音乐与健步走的脚步声交织成曲,卫生室里营养咨询的村民排起长队......这样的场景,正成为新时代健康生活的生动写照。随着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全面推进,我们深知:在未来的蓝图中,健康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篇章,而科学体重管理恰似一把钥匙,正在打开群众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门。
破除认知迷雾,种下科学理念“金种子”。在走村入户时发现,许多群众对体重管理存在误区:六旬的王大娘坚信“千金难买老来胖”,却在体检时查出重度脂肪肝;青年小李尝试“网红断食法”,减重20斤后出现严重脱发。这些现象折射出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要性。我们联合卫生院开展“健康大讲堂”,用方言土话讲解体脂率、腰臀比等概念,把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一顿饭吃七分饱、日行八千步”等生活口诀。当72岁的张大爷成功减重10斤、血糖指标恢复正常时,他感慨:“原来健康管理就像种庄稼,得讲时节、讲方法。”这种认知转变,正是科学理念扎根乡土的最好见证。
激活基层细胞,培育全民参与“生态圈”健康管理需要社会土壤的滋养。整合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资源,打造“15分钟健康生活圈”:组织“健康菜肴烹饪大赛”,让低油少盐的农家菜焕发新魅力;开展“健康家庭”评选,将体重管理纳入文明户考核指标。更令人欣喜的是,本地企业家主动赞助修建篮球场,返乡青年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健身操,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
深耕文化土壤,培育健康生活“新民俗”。在推进体重管理中发现,传统习俗与现代健康理念常有碰撞。春节时的“劝酒文化”、红白喜事的“流水席”,往往成为健康管理的“拦路虎”。我们通过“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将健康元素植入乡土文化:清明祭祖改用鲜花,端午龙舟赛增设健康知识问答,婚宴菜单必须有三分之一低脂菜品。这些创新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种下了健康新芽。当自发将“管住嘴、迈开腿”编入村规民约,当八段锦、五禽戏成为晨练新宠,健康生活方式正在润物无声中完成代际传承。
新时代,我们愈发清晰认识到:体重管理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治理考题;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文明进步标尺。当健康理念融入袅袅炊烟,当科学管理写进田间地头,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坚实的健康基石。作为干部,我们愿做健康中国的“守门人”,用政策温度融化认知坚冰,用服务精度呵护群众健康,让更多人在体重的“加减法”中收获幸福生活的“乘除法”,共同谱写“人人健康、家家幸福”的新篇章。(作者:刘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