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画中有“化” 好戏连台
这个春日里,齐鲁大地处处蓬勃着生机,一出出乡村文化“好戏”正在上演,让人看不够,让人心欢喜。
福山区张格庄镇的西水夼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诗情画意的新剧本。这里画中有“化”,处处有诗画,户户有文化,通过挖掘和传承禅意文化,西水夼村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个不大的村落,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西水夼村独特的资源优势。两百年前设立的府学,不仅培养了众多文化人才,也奠定了村里人对文化的尊重和敬畏。这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得西水夼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家家有笔墨,人人爱文化,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好戏要叫好,更要叫座。西水夼村的文化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更是与物质层面的发展相结合。文化大院、剪纸工作室、小戏小剧排练厅等文化场馆的建设,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也为乡村旅游和文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乡村文明“有好戏”,生态宜居也是好戏连连,西水夼村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内道路的美化、绿化,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硬件”与“软件”的同步提升,让西水夼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乡村振兴怎么干?西水夼村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即通过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这种以文化为魂、以文明为基的乡村振兴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新时代的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和示范。
春天已经走来,舞台大放光彩。我们期待更多类型的剧本在齐鲁大地上创作、上演,好戏连台,一起汇聚成百花齐放的乡村振兴大戏。
欢迎转发,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胶东观潮”。(作者:邹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