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语,奋斗无声。在中建筑港海外建设版图上,有一位始终奋战在项目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担当”的工程人——孙承峰。他九年如一日扎根海外项目,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技术员,成长为带队攻坚的项目负责人,用一座座码头和一个个工法,写下“青山”二字的注解。
孙承峰先后荣获中建港航局“优秀共产党员”、中建筑港“劳动模范”“青年岗位能手”荣誉,2024年获评“山东省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行业优秀项目经理”。
忠诚笃定,九年坚守一线

2016年,孙承峰首次奔赴印尼,自此开启了他与海外建设的不解之缘。孙承峰说:”既然选择了工程,就不能停下奔跑的脚步:既然站在海外,就必须挑起更重的担子。
2019年,孙承峰参建印尼宾坦取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就面临深基坑开挖这一难关。11.5米的深基坑,叠加高流动性淤泥层,致使传统支护方案在安全与经济性上均存在巨大挑战。孙承峰带领团队深入现场,开展详细地勘分析,组织多轮技术论证最终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支护体系方案。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该方案较原计划节省成本超百万元,有效提升了项目后续取水明渠及深基坑结构施工效率,成为工程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点。
2021年,孙承峰参与印尼0BI岛项目筹建工作。该项目选址地形复杂、岩层起伏剧烈,现场条件与设计方案存在偏差,前期策划面临重重压力。孙承峰第一时间进驻一线,面对地勘资料不足问题,多次组织团队与监理、设计单位开展联合测绘,实施加密勘察,确保施工数据精准有效。在道路堆场建设中,他提出采用预拌混凝土替代现场拌制方式,创造经济效益150余万元,为项目整体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打响海外“工法牌”

▲ 船舶施工作业指导(右一)
2022年,孙承峰参与中建筑港首个韩国业主项目——乐天化工码头工程建设。该项目地处港区作业难度大,且执行欧美施工标准,管理要求严格,施工容错空间极小。
面对高桩码头结构复杂、工期紧张的现状,孙承峰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高墩台及引桥装配式施工工艺。该工艺实现了外海现浇向陆地预制的转化,缩短海上作业时间,提升了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并节省了大量成本。
这一成果不仅被评为中建港航局企业工法,还荣获国家级工法认证,代表着公司工艺水平向国际一流水准的积极靠拢。与此同时,孙承峰统筹推进商务谈判与二次经营,实现钢管桩、设计变更等方向共计700余万元的索赔成果,展现了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的能力。
精细管理,释放项目潜力

▲ 勘察项目现场(右)
2024年6月,孙承峰再次回到印尼宾坦岛,担任7万吨码头项目负责人。他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引领,着眼项目成本控制、资源配置与工序优化,全方位推进施工管理工作。
孙承峰主导完成材料替换、工艺变更等关键举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同时,围绕施工组织开展全流程优化,推动实施的5项管理创新累计创效1000余万元。
他立足现场实际,优化施工组织与资源调配,建立“前夜策划—当天执行—次日复盘”的施工推进机制,确保各区域施工协调有序、步步为营。当前,项目已顺利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成为印尼宾坦卡拉巴塘经济特区“新枢纽”。
授业解惑,打造优质团队

▲ 参加属地慰问活动
孙承峰深知,项目不仅是建设的产出场,更是人才的成长场。他坚持“传帮带”机制,把自身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和属地管理人员。
孙承峰利用晚上时间开展“技术夜校”“图纸研读班”,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施工难点、质量控制要点,助力年轻工程师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同时,他注重文化融合和团队协作建设,推动属地人员融入施工班组,增强项目凝聚力。
孙承峰带领的优质团队,成为推动多个海外项目履约提速、效率提升的核心力量,也为公司深耕海外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撑。
九年海外征程,九年风雨磨砺,孙承峰一直在路上。从2016年的青年新兵到如今肩负重任的项目负责人,从最初的图纸翻译、方案设计到如今的工法研发、商务谈判,孙承峰在码头留下的脚印,写满了“青山不改”的信念。 (通讯员 李昕)


2020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烟
山东滑雪高手汇聚“雪窝”烟台 赛场飞驰比
2000余名民间艺人齐聚
以新姿态奔赴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