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0月29日(星期三)下午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姜瑞;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主任盖石磊;烟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华平;烟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姜军介绍有关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刘晓云主持。

2025.10.29 14:30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烟台市社会保险高质量全民参保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姜瑞先生;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主任盖石磊先生;烟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华平先生;烟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姜军先生。
下面,请姜瑞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姜瑞: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媒体朋友见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烟台人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由我介绍下高质量全民参保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作为重要抓手,以灵活就业、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为重点人群,工程式、项目化实施“六进六引”活动,打造“大数据+专员制+铁脚板”精准扩面模式,全力推动法定人群全覆盖。
一、社保覆盖稳固提升。目前,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36.93万人、失业保险143.64万人、工伤保险177.92万人,较去年年底分别增加6.14万人、2.41万人、3.05万人。同时,针对重点群体分类施策,落实参保户籍放开限制、新业态权益保障等措施,参保结构、参保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社保政策深入人心。通过全方位、立体化、接地气的宣讲方式,营造“人人知社保、人人愿参保”浓厚氛围。开展宣讲活动100多场,发放宣传页2万余份,发送短信30余万条,发布短视频20余部,让政策真正“飞入百姓家”。
三、社保服务创新优化。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9个社保“一件事”服务,5个民生场景社保卡“一卡通用”,24项惠民补贴进卡发放,服务网点布局200多个,实现社保“一窗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让群众参保更加便捷,“最后一公里”服务更加畅通。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离不开兄弟部门通力协作,离不开企业群众理解支持,离不开媒体朋友积极宣传。在此,我代表市人社局,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下步,我们将聚焦难点、堵点、痛点,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推进高质量全民参保,为中国式现代化在烟台落地贡献社保力量。在精准扩面上再发力。聚焦平台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等群体,实施“清单式”管理、“靶向式”动员。在协同联动上再强化。健全内外多跨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业务协同。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形成扩面强大合力。在优化服务上再提升。推进社保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多业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打造城区一刻钟、乡村半小时“社保服务圈”。同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讲清楚参保的好处、算明白缴费的实惠、讲透彻断保的风险,实现“人人有社保”。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近期,山东省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烟台市失业金发放标准是否也会进行相应调整?烟台市是如何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作用的?
盖石磊:
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部署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烟台市失业保险金标准进行调整,其中海阳市、莱阳市、栖霞市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989元,市直及其他区市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2160元。
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形成了“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格局,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总的来说,参加失业保险对用人单位和就业者是双向保障,互促共赢。
对用人单位而言:
失业保险用“真金白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助力发展。参加失业保险可以从“减、返、补”三个层面享受到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工作岗位各项政策红利。“减”,是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件,2025年烟台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今年以来,已累计为全市参保单位降费减负15.55亿元。“返”,是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今年,烟台继续推行稳岗返还政策,为了鼓励用人单位不裁员或少裁员,对参保企业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的;30人(含30人)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型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实施。稳岗返还实行政策“免申即享”模式,实现了企业“免申报、零跑腿”。截至9月底,已向全市1.76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72亿元,惠及职工51.5万人次。“补”,是指一次性扩岗补助。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三类人员的企业,可以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招用企业为相关人员足额缴纳失业、工伤、养老保险费满3个月且审核时处于正常缴费状态的,每人可给予补贴1500元。
对符合条件的参保失业职工而言:
领取失业金是对基本生活的保障。当前,烟台市失业金标准已提升到失业职工所在区市最低工资标准的90%。另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保险基金会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失业职工享受与在职职工同样的医疗保险待遇,同时还可享受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总的来说,既有对失业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也为其全身心投入求职,实现再就业提供了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申领失业保险金有一定条件,不是只要参加了失业保险就一定可以领取的,具体有三点:一是失业前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需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二是职工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三是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就可以到参保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
今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聚焦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改革,着力从强化信息共享、优化服务渠道、增强业务协同等方面入手,持续推动失业保险各项待遇“免申即享”“直达快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提问:
随着“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深入实施,烟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参保服务体验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烟台市在优化参保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孙华平:
近年来,烟台坚决贯彻部、省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紧扣优化服务质效主线,以流程优化为根基,以数据赋能为抓手,以创新服务为渠道,全力构建参保服务新格局。
优化模式,参保服务更加规范便捷。
推进实施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优化办事流程,删减申请材料,推进运行企业招用员工一件事、参保缴费一件事等“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累计取消过程材料10余种,精简信息20余项。
聚力实现“一窗通办”模式。参保服务“一窗一口受理、一表一次申报、一站一体服务、多事一次办好”,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将关键信息“手上来”变为“网上来”,减少群众多头跑腿。
不断优化线上服务。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和“爱山东”APP,实现参保登记、缴费核定、权益记录查询打印等67项社保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办理流程更加便捷,实现“不见面、零跑腿”服务。
畅通渠道,参保转移更加务实高效。
“网上可办”到“好办易办”。各地社保经办机构通过持续优化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电子社保卡、爱山东等线上服务渠道,在实现关系转移“足不出户”和“就近可办”基础上,对操作便捷性、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持续优化升级。现在,市民群众已无需往返关系转出地和转入地办理相关业务,指间轻触便可享受更加顺畅的线上申请、进度查询等全流程服务。
“数据跑路”到“数据慧办”。在“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优化全业务流程信息核验,进一步压缩业务办理周期,缩短群众等待时间,社保关系转移服务更加省心、便捷、高效。
数据赋能,服务方式更加多元灵活。
优化服务体验。利用大数据、AI和数字档案等技术,支持参保关联业务表单自动填写和获取,通过“智慧人社”平台调取身份证、社保卡、营业执照等高频电子证照,利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跨部门“一链通办”模式,实现企业社保参保登记“无感开户”。
延伸服务触角。依托信息化经办系统,借助“社保+基层平台”“社保+合作银行”模式,实现28个高频事项“就近办”,通过城区、乡村两张服务网,持续打造城区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服务圈”。
搭建服务平台。开发建设“飞燕传书”推送平台,向企业精准推送符合自身实际的“减免缓”社保惠企政策,同时,常态化开展社企互动答疑。通过建立社区、村居网格服务微信群、人社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搭建起社保政策宣传平台,动态发布各项参保政策和经办流程,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大众网记者提问:
烟台作为省内首批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在推进实施高质量全民参保的大背景下,探索了哪些工伤康复服务新模式,如何提升工伤保险保障效能?
姜军: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烟台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伤康复试点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强化制度引领。制定了《烟台市工伤保险康复服务全面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创新服务机制。在全市60家医院建立了工伤康复早期介入机制,促进康复与医疗救治及时、有效衔接。同时,综合考虑工伤职工分布、医疗机构地理位置等,在全市范围内选取8家医院作为试点,将康复服务由住院康复向门诊和社区康复延伸,推广应用符合条件的中医治疗类康复项目,工伤职工可就近进行门诊或社区康复,既减少了职工康复成本,又节约了基金支出。今年年底试点期结束后,将总结经验,逐步增加门诊和社区康复点位,让工伤职工能更加方便的就近康复。
优化管理流程。工伤康复费用持社保卡直接结算,简化了办事材料,提供了更便捷的经办服务。在协议医疗机构建立工伤专管员制度,为工伤职工提供“全链条”辅助服务,即做好前端预防,做到培训宣教精准化;做好中端救治,通过流程优化,打通服务堵点;做好后端康复,助力职工回归社会。
加强协同监管。在省内率先制定了协议机构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康复服务质量和费用的监管。
这些举措的实施,是烟台落实高质量全民参保,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提升保障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
面向未来,烟台将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深入推进工伤康复试点工作,重点在两方面发力:
完善政策体系。拟订加强工伤康复治疗和结算工作的具体意见,细化管理、结算、评估等环节,使政策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打造示范平台。计划选择一家协议医疗机构作为基础,着力建设“工伤康复示范平台”。该平台将聚焦“预防、救治、康复”全链条服务,通过平台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服务规范,逐步构建“预防在源头、救治有保障、康复高质量、回归无障碍”的工伤保险服务新生态。
主持人:
感谢姜主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近年来,我市围绕高质量全民参保持续发力,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精准解读社保政策核心内容,清晰阐释改革举措实施路径,让社会各界全面把握政策导向、主动融入创新实践,为共同促进我市社会保险高质量全民参保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


2020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烟
山东滑雪高手汇聚“雪窝”烟台 赛场飞驰比
2000余名民间艺人齐聚
以新姿态奔赴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