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实录】“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胶东在线  2025-10-27 10:51:00
A+A- |举报纠错

  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0月24日(星期五)上午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廖伟健;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隋雪梅;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李大鹏;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长王洋介绍有关情况,发布会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向阳主持。

  2025.10.24 10:00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我市在深化医疗保障改革,推动全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及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廖伟健先生;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隋雪梅女士;烟台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李大鹏先生;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长王洋先生。

  下面,请廖伟健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廖伟健: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烟台医疗保障事业的关心、理解、帮助和支持。下面,我就“十四五”期间烟台医保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十四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医保系统坚定不移深化医保改革,全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防风险、优服务,推动全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预期,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一、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医保基础持续巩固

  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出台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研究和部署医改工作,DRG医保支付、医保个人账户记账改革、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等一批标志性改革接续落地实施,“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有效保证了制度公平性与基金可持续性。健全参保长效机制、优化参保缴费政策,持续巩固拓展全民参保网络。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十三五”末的550元/人提高至700元/人,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制度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276.7万人,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稳步推进。指导推出普惠型定制商业医疗保险“烟台市民健康保”,累计参保人数达316.7万人。

  二、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群众就医负担有效减轻

  基本医保待遇稳步提高。建立职工普通门诊制度,将职工门诊多发病、常见病纳入医保统筹支付范围,补齐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保障的制度短板,年享受待遇人数超135万人,报销门诊费用超10.5亿元。全面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从家庭成员扩展到近亲属。强化居民门诊医疗保障,较“十三五”末,居民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报销比例提高25个百分点。门诊慢特病制度进一步规范,谈判药品保障种类达87种,较“十三五”末增加70种。5年来,累计报销各类门诊费用111.1亿元。提高住院待遇保障,职工医保取消三次及以上住院起付线,中医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下调20个百分点。5年来,累计报销住院医保费用398.7亿元。大病保险托底作用切实增强。建立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制度,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报销比例保持在75%,最高支付限额达40万元。5年来,累计支付大病保险费用14亿元。医疗救助兜底功能不断强化。落实低收入困难群众资助参保政策,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实施精准救助,5年来累计支付救助资金5.3亿元。长期护理保险进一步拓展。保障范围扩展至中度失能、重度失智等人群。在长岛、龙口等地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5年来,累计支付职工长期护理费用5亿元。生育保障持续加力。提高女职工、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男职工配偶生育待遇标准,11项人工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新生儿“落地参保”政策更加便捷。5年来,累计报销各类生育待遇21.6亿元。医药服务持续优化。全面执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与“十三五”末相比,目录药品总数由2643种增加至3159种。过去2万多元一盒的格列卫、70万元一支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等自费药、高价药,通过谈判降价纳入医保报销,普通群众也能负担。

  三、关键改革纵深推进,“三医联动”协同发展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深化。统筹实施住院DRG、门诊APG、中医DRG付费改革,较“十三五”末,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0.4%、个人负担同比下降1101元,基金支付实现了从“后付制”到“预付制”、从传统的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从被动付费到主动付费的转变,促进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更有效率,诊疗行为更加合理。通过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数据集中发布、基金运行分析、常态化听取意见建议等方式,推动医疗机构费用结构不断优化。药品耗材集采降费成效显著。5年来,累计落地执行集采药品20批890种,比“十三五”末增加778种,平均降价超50%;集采高值医用耗材22批40类,平均降价超70%。比如今年落地的人工耳蜗,平均价格从18.6万元降到5.9万元,让更多听障患者能够以更低成本获得新“声”。大力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在全市1399家零售药店、1388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62家民营医疗机构可以购买到集采药品,让群众便捷享受集采的改革红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稳步实施。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85项,调整优化1735项,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治理,进一步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累计减少医疗费用支出7亿元。出台支持医药企业创新发展的12条措施,努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四、基金监管从严从紧,安全运行防线持续强化

  监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长效机制的通知》,为医保基金监管提供有力保障。市医保局落实好常态化监管任务,实现协议处理和行政处罚有效衔接。省内率先出台《定点医药机构医疗保障合规建设行政指引》,编制《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负面清单》,不断规范医保基金使用行为。监管方式更加高效。织密飞行检查、区市交叉检查、智能监控、大数据反欺诈监管立体网络,先后组织打击欺诈骗保“百日行动”、职工门诊共济专项整治、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出台《医疗保障基金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12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定期通报、联合惩戒机制。构建“1+N”信用管理体系,对医药机构、医保医师、参保人员医保行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出台《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聘任195人担任社会监督员,营造基金监管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这里,要感谢参保群众、媒体朋友、定点医药机构和社会各界在共同营造维护基金安全氛围中的努力,5年来,我们累计接到举报线索近千条,查处违法违规机构2万余家次,追回、拒付医保基金3.8亿元,老百姓的“治病钱”“救命钱”得到更好守护。

  五、公共服务优化升级,群众办事便捷高效

  服务网络畅通多元。建成医保服务站1700家,在经办大厅推行“综合柜员制”,门诊慢病申报“医院办”,医保缴费“全网办”、退休补缴“微信办”成为常态。信息化支撑坚实有力。“十四五”期间,全省首家建成独立医保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体系,82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院全部实现“医保码”全流程应用,625万人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开展“医保可信支付”试点,省内率先上线“医保地图”,推出“便民找药”小程序,人性化医保服务更加便捷、可及。异地就医服务提质扩容。省内率先实现生育费用直接结算、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免申直赔,10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全市跨省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达308家,较“十三五”末增加30家,实现镇、街全覆盖。全市参保人员年异地报销额达19.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3.7亿元。

  各位媒体朋友,这些工作进展和成效,是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得益于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紧盯群众在医保领域的新需求、新期盼,以“品重医保”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医保改革、优化服务供给、筑牢保障底线,切实解决好群众疾病医疗后顾之忧。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廖书记的全面介绍。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目前正处在2026年度居民集中参保缴费期,集中参保缴费什么时候截止?哪些人群符合参保条件?明年居民医疗待遇有没有新的调整或优化?

  隋雪梅:

  烟台市居民基本医保2026年度集中参保缴费期,各类在校学生是2025年9月1日开始,其他居民是10月12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

  烟台市行政区域内不属于职工基本医保参保范围的城乡居民均可参加居民基本医保,包括各类在校学生、本市户籍的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不享受职工医保待遇的退休人员、领完失业金的失业人员,还有虽然不是烟台市户籍,但是办理了烟台市居住证的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也可以参加烟台市的居民医保。

  为了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市医保局近年来不断提高居民医保保障水平,住院方面,降低了多次住院的起付线,一个医疗年度内第二次住院起付线减半,第三次及以后降至100元;门诊方面,将普通门诊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了65%,每年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约1亿元;门诊用药保障方面,建立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将群众患病率较高的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药费纳入了医保报销,报销比例由50%逐步提高到了75%;建立了单独支付病种用药保障制度,87种费用较高的国谈药品在门诊使用就可以报销。自明年1月1日起,一档缴费居民的普通门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将由200元提高至230元/人/年,未成年人意外伤害门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3000元提高至3500元/人/年。

  凤凰网记者提问:

  十四五”期间医保部门在方便群众异地就医医保结算方面,都推出了哪些便民举措?

  李大鹏:

  整合简化异地就医人员分类。将异地就医人员整合简化为“异地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就医”两类,推进服务规范化、高效化。

  简化异地就医备案程序。省内跨市“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病一律取消备案手续,就医费用直接联网结算。因急诊抢救异地就医未办理备案的,视同已备案,可按“临时外出就医”待遇标准直接结算。

  取消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限制。异地就医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参保人可在备案就医地的所有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中自主选择就医,并实现直接结算。

  实现10种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结算。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等10种门诊慢特病种相关门诊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实现生育医疗费省内异地联网结算。参保人员省内异地生育的,无需备案,可直接联网结算生育医疗费。2024年,全市参保人员异地总报销额达19.3亿元,较“十三五”末同比增长245%。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十四五”期间,在生育保障方面,烟台市医保局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王洋:

  生育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全力推动用人单位职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应参尽参,陆续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障范围,减轻他们的生育负担。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将参加烟台市职工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在本地或外市住院分娩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费用实行全额报销,个人零负担,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分娩当次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费用可以报销。提高女性参保居民生育医疗费补助标准,生育二孩、三孩的补助标准由1000元分别提高至1500元、3000元。将参保人员门诊上使用11项辅助生殖技术费用纳入报销。今年5月1日起,领取失业金期间的女性不仅生育医疗费可以报销,还可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领取失业金男性的配偶生育没有享受待遇的,可以与参加生育保险男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费用报销更加便捷。参保职工、居民生育的,无需备案,出院时即可实现即时报销,生育津贴实行免申即享,直接发放给个人。创新落地参保,新生儿出生后凭出生医学证明即可参加基本医保,实现“出生即参、待遇即享”。“十四五”期间,烟台市累计支付各项生育待遇21.6亿元,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经济和事务性负担。

  主持人:

  感谢王科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人民群众的医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精准解读医保政策核心内容,清晰阐释改革举措实施路径,让社会各界全面把握政策导向、主动融入创新实践,共同为我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广泛共识、营造良好环境。今天连续举行两场发布会,请大家统筹做好版面编排、时段安排和内容策划,确保政策报道准确、传播效果到位。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

初审:李谦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