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校服循环——环保与情感双重接力

来源:厦门网  2025-10-11 14:16:17
A+A- |举报纠错

  近日,厦门多所中小学开始推行校服循环利用。从学校主导的制度化管理,到家长自发的社群互助,再到跨区域的爱心捐赠,一件小小的校服正承载着环保理念与校园文化,在校园间悄然流转。

  孩子成长速度往往快过衣物的“生命周期”,校服没穿几次就变小了,弃之可惜,留之占地。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厦门多所中小学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校服循环模式。鹭江新城小学采取了“失物招领+毕业流转”机制,不仅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清理“无主校服”,并在校门口设置认领点,还在毕业班发起“书香接力,智慧传递”活动,请毕业班学生整理不需要的优质书籍,统一赠送给学弟学妹;厦门市音乐学校则建立了每周更新的“共享库存”系统,家长志愿者每周二整理毕业生闲置的校服,将校服按尺码、类型录入电子库存表,供全校学生按需在线认领;金林湾实验学校则走出了另一条路径——将旧校服捐赠给贵州的偏远学校。多所学校纷纷通过各自的方式,实现循环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在学生心里种下环保的理念。

  此外,校服循环不仅是一种环保实践,也成为了情感联结的纽带。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家长自发建的“校服再利用群”已超过400人。芋头妈妈的女儿今年入学,制服、校服都是群里同校学姐送的。“女儿拿到衣服会问‘这是哪个姐姐的’,穿上后特别开心,觉得姐姐因为喜欢她才送她校服。”这种情感联结也拉近了校友之间的关系。一件件校服通过学校的“毕业流转”机制,找到新的“小主人”,这不仅实现了物尽其用,更成为联结学生、家庭与社会的情感纽带。

  厦门各校在推进校服循环过程中,不仅注重物品的流转,更强调其教育价值。金林湾实验学校将清洗校服变为学生的劳动项目。每到捐赠前一个月,学校组织学生报名认领清洗任务,完成后可获得相应加分。厦门市音乐学校探索“公益+实践”模式。学生穿不下的制服、礼服可捐赠给大队委,在“六一”儿童节组织义卖,每件仅售1元,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公益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成为公益行动的主角。

  目前,校服循环的价值已经凸显。据统计,仅厦门莲龙小学一所学校,两年多来就循环利用旧校服492件。但也应看到推广校服循环,仍需解决一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克服家长对卫生问题的担忧。另一方面,需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不要让接收旧校服的孩子们有心理压力。

  校服循环已超越单纯的物资流转,成为融合环保教育、情感传递与公益实践的生动教材,诠释着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现路径。

初审:宋佳千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