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19日讯 近日,由山东港口烟台港主导编制的中国港口协会团体标准《港口铁路偏载检测自动轨道衡》正式发布。该标准历经四年的攻坚打磨,填补了国内港口铁路偏载检测领域的标准空白,标志着我国港口铁路货运安全管理迈入标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从第一份调研数据到最终送审稿,团队成员在岗攻关超过2000小时,足迹遍布全国12个沿海港口。”烟台港铁路公司技术保障中心主任韩坤回忆道。
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编制组自2021年初启动工作以来,先后开展32次现场实测,采集各类货种的偏载数据12000余组,攻克了“动态称重精度校准”“多工况适应性算法”等6项技术难题。在标准草案阶段,更是历经7轮行业专家评审,收到修改意见224条,最终形成涵盖设备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数据接口等8个核心章节的完整标准体系。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港口铁路的团体标准,《港口铁路偏载检测自动轨道衡》具有重大突破性意义。该标准由烟台港联合北京华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制,建立了港口铁路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国家计量检测机构的协同标准框架,为全国港口铁路货运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烟台港方案”。
后续,烟台港将继续总结标准编写经验,以该标准为基础,启动铁路智能调度、机车辅助驾驶等标准的编写,同研发厂家、设计院深度合作,在国内外铁路市场开展超偏载轨道衡、辅助驾驶等创新研发产品联合营销,加快推动研发成果转化落地,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山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