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石机器人进驻小米YU7汽车焊装车间 只充电不吃饭 这个“工人”聪明又能干

来源:大众日报 02版  2025-09-17 16:35:28
A+A- |举报纠错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杨思文 满超然
  小蛮腰、长胳膊,酷炫的眼睛、灵活的双手……9月10日,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珞石机器人”),一个“新面孔”出现在模拟生产线,一会起身搬零件,一会坐下拧螺丝。
  这是珞石机器人今年推出的新产品轮式双臂机器人,它不是概念展示品,而是面向真实复杂场景、可落地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珞石机器人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王少飞介绍,它具备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自主完成精密装配、高精度检测等复杂任务,解决传统自动化难以覆盖的柔性化、智能化需求,打通无人工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珞石机器人的脚步迈进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解放了100多名劳动力,改善了人员的工作环境,良品率提升了6%,总体运营成本下降了15%。”福田康明斯智能制造主任工程师黄运保分享说,数十台珞石柔性协作机器人打造的高精度柔性化的自动生产线,助力他们的“黑灯工厂”高效生产。
  作为首个进驻小米YU7汽车焊装车间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珞石机器人正在替代进口产品,为中国智能制造保驾护航。珞石NB220系列220kg大负载工业机器人化身“智能质检大师”,覆盖全车身尺寸测量,检测精度达0.01m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同时,珞石自研高性能xCore控制系统作为第七轴的“大脑”,升级优化多轴联动运动协同算法,解决了复杂路径下工程师的调试难题。
  技术过硬、产品实用,是珞石机器人的一大特色。王少飞介绍,目前,珞石工业与协作机器人系列化产品,负载范围覆盖3kg至220kg,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工业制造领域以及商业、理疗等多元场景。公司机器人出货量全国第三,柔性协作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内榜首,累计装机量超4万台,服务全球超过1000家企业客户,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没有硬核技术,就没有产业话语权。”珞石机器人董事长庹华介绍,除北京、上海、深圳研发中心外,珞石机器人在日本布局东京研发中心,开始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研发人员80%以上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迄今为止已取得600余项国内外研发专利及科技大奖。目前,珞石机器人已掌握了机器人动力学与运动控制、高精度力感知与力控制、视觉感知与自主规划、本体正向设计等技术,同时实现了电机驱控、精密传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研发生产,成为机器人领域少数具备机器人全栈技术能力的厂家。
  “从单一执行到自主决策,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能干的密码,就在于硬核的底层控制技术以及AI技术的引入。”王少飞介绍,珞石机器人以底层控制技术起家,将关节力控技术引入工业机器人中,每一个轴都有一个高精度的扭矩传感器,可以准确识别末端受力情况,如人的胳膊一样具备感知能力的力觉控制。
  “当前,我们正布局‘机器人+AI’战略,在肌肉和小脑算法的基础上植入大脑算法。”王少飞介绍,他们以解决“无人工厂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难题为目标,开展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了AR人形力控关节臂、双臂机器人、轮式双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多种具身智能产品,形成“工业+协作+具身智能”全产品线布局,深度赋能产业升级。

初审:边关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