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
五年,可以书写怎样的答案?
对于烟台而言,这是一段从谷底迎风击浪、最终破局突围的奋斗征程——2021年,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经济增速一度跌至全省末尾;2025年这里已是动能充沛、增速领跑的“万亿之城”。
跨越的背后,有一支队伍始终冲锋在前:他们以战略视野谋划突围路径,以攻坚姿态打通政策堵点,以务实作风保障项目落地——他们,是烟台“发改铁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们与各级部门、广大企业及全市人民一道,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经济逆袭战中,共同书写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烟台答卷”。
“七个防止”动员令
吹响突围反击冲锋号
2021年,烟台经济遭遇严峻挑战,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全市经济跌入低谷,半年度经济增速降至全省末位,年度考核排名垫底,面临前所未有的突围压力。
正是在这样艰难的局面下,烟台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提出“三年过万亿”的宏伟目标。市发展改革委闻令而动、迅速响应,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项目攻坚筑牢产业根基,以作风重塑凝聚攻坚合力,全面打响经济突围反击战,为全市战略突围提供了关键支撑。
履新伊始,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在首次全委干部大会上鲜明提出“七个防止”——防止丢弃看家本领、防止战略缺失、防止惯性思维、防止大而化之、防止作风漂浮、防止散打与乱打、防止甘当“算盘珠”,为全委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部署划出明确红线。
随后,市发展改革委主动打响项目攻坚、产业升级、区域崛起、绿色转型四大战役,精准有效在分析与政策、规划与计划、投资与项目、改革与创新、统筹与平衡五大领域做好战术抉择。强化政策集成供给,连续多年在开年打包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和任务,接续实施“纾困解难稳中求进30条”“服务业恢复发展22条”“稳经济促发展38条”等累计400多项政策措施,为产业注能、为企业减负。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夯实产业硬支撑
实践证明,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谁的大项目、好项目多,谁的发展质量就会更高、发展速度就会更快。
市发展改革委围绕战略突围重点组织了项目攻坚战。创新建立省市重点项目“四有”推进机制——每个项目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作战图、服务小组,树立“项目为王”导向,将土地、资金等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全力破解瓶颈制约,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在要素保障方面,累计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57亿元,支持729个重点项目落地;通过省重大项目解决土地指标5.3万亩;获批能耗总量1483.18万吨标准煤。此外,推动海阳核电3、4号机组等12个项目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投放资金56.6亿元;举办4次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推介项目621个,融资需求达6653.1亿元,为项目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随着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引领强的重大项目接续落地、滚动实施,烟台在省级重点项目考核中实现“四连冠”,成为全省首个连续四年排名第一的城市,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筑牢了坚实支撑。
高效实施集群培育
树立绿色转型标杆
市发展改革委聚焦市委、市政府确定的“9+N”重点产业集群,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海工装备等9个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山东核电、艾迪精密等15家企业跻身省级领军企业,构建起“龙头带动、集群共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央企合作,国家电投核能总部、上海核工院北方分院、中电建海洋工程公司等机构、项目相继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持续动能。
同步打响绿色低碳转型攻坚战,争取省级支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清洁能源产业实现“八个第一”:发出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全国首座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全国最大滩涂光储电站,投运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一。当前,总投资超7000亿元的核、风、光、LNG四大千万级能源基地加速布局,其中,总投资5080亿元、规划装机3006万千瓦的四大核电基地正加快推进。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数达88.8,高于全省平均7.6。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能源消耗降低幅度连续19年完成省定任务,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在“双碳”战略中走在全国前列。
锤炼铁军作风
锻造担当作为队伍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取胜”的“发改铁军”。市发展改革委连续荣获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等奖,多项省考指标位列全省首位,涌现出55名“发改榜样”,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荣获“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铁军”作风始终如一,从能源集团组建、蓬莱化工产业园攻坚,到储能中心谋篇、信用体系重建,干部队伍常年穿梭于烟京济三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历经反复汇报对接,提前3个月拿到国务院“路条”;创立以工代赈“烟台模式”,相关排名从全省第7跃升至首位;创新“带着甲方去招商”模式,成功引入东方电缆北方基地等优质项目;构建“四个一”机制激活全市能耗要素,推动虚拟电厂建设跑出“加速度”……这一系列突破,生动诠释了这支队伍“冲在一线、敢扛红旗”的硬核担当。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烟台市发展改革委正以“四干四成”为新坐标,持续锻造“发改铁军”作风,为烟台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