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山东是海洋大省,一直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奋力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推动海洋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经略深蓝:举旗擘画,扛起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山东坐拥全国六分之一海岸线与15.86万平方公里毗邻海域,资源禀赋全国领先。山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山东以海洋为支点,既撬动自身跨越,更扛起服务民族复兴的蓝色担当。
近年来,山东坚持陆海统筹,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充分发挥海洋综合优势,探索出“科技引领、陆海统筹、改革推动、合作共赢、人海和谐”的特色发展路径。海洋领域动能转换扎实推进,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011.8亿元,突破1.8万亿元关口,居全国第二位,海洋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向海图强:创新驱动,锻造海洋科技生产先锋。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山东志存高远、逐梦深蓝、向海掘金。经过多年发展,山东海洋经济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已积厚成势。山东向海发展的答卷,写满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笔触。
科技赋能产业跃升。全职住鲁海洋界院士23位,依托崂山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海洋科研实力雄厚。2024年山东海洋领域共有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的50%,气动式波浪能发电等关键技术突破不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集群崛起动能澎湃。国家级海洋牧场占全国38%,盐碱地“太空芦竹”种植破题生态困局,海上风电、海水制氢开辟能源新路,造船业“三量”同比飙升近50%,“蓝鲸号”“海葵一号”擦亮“山东海工”金名片。
绿色经济向新而行。坚定践行“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严守生态红线,创新陆海协同治理。动态整治2万余个入海排污口,主要河流入海总氮浓度明显改善,浒苔等灾害治理成效显著。山东海洋经济正阔步走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勇当海洋新质生产力先锋。
弄潮致远:陆海统筹,绘就海洋经济壮阔长卷。“十五五”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海洋作为战略要地,在国家发展、安全、生态及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全面提升。面对新要求,山东在向海图强、海陆联动方面潜力巨大,需准确把握阶段性任务,创新机制、探索路径,加速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战略转变。
山东正以全局视野擘画美丽蓝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畅通陆海通道,打造与世界同频的港口群,强化海洋经济纽带作用;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海洋牧场构建“水下森林”,推广清洁能源,在开发与保护中平衡,守护碧海银滩;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十大行动”,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厚植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探路示范。
向海而兴,方见气象万千。当山东以“蓝色引擎”驱动海洋经济奔腾向前,它书写的不仅是一省之强,更是中华民族经略深蓝的壮阔史诗。从科技攻坚的实验室到机器轰鸣的船坞,从波涛下的牧场到海风中的“绿氢”,这片蔚蓝热土正将宏伟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向海图强,正当其时;经略海洋,山东潮涌!(文/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