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曲、运河千里,在“风华聊城”达成了“河和之契”。何为“契”?契约、默契、情意相投也。看非遗之文化“两创”,知“河和”大成之作。聊城成功创建“黄河运河交汇带(聊城)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临清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两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非遗传承、经济发展融合创新的新路径。
何为“河和”?大河文化“和合”也。由潍坊风筝、蓝印花布、东昌葫芦雕刻、鲁班锁、杨家埠木版年画、琉璃烧制、鲁派内画、陶瓷烧制、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组成的山东省首批非遗盲盒,让“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充满神秘感和时代感。全国百余项非遗技艺,打造出“好看、好听、好吃、好玩、好用”的多维非遗体验场景······在大河文化“和合”的创新表达中,完成了对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深刻融合,实现了对和谐生活、美好未来的深情拥抱。
还记得“好客山东·齐鲁1号”吗?4月10日,“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投入运营,串起山东11个地市、22个站点、200多家景区。7月1日,“好客山东”再传消息:“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活力满满的精气神,化成“黄河入海口壮美风光与五岳之首泰山雄姿的文旅新动脉”。没错,河和之契与山海之约,澎湃着“好客山东”和谐交响的“和合之美”,激荡着“好客山东”生生不息的“和合之脉”,而它最美的表达是:“和合之光”照亮了平凡美好烟火人间。
“和合”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蕴含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哲学智慧。在山东,河和之契与山海之约有着一脉相承精神内核和价值召唤。烟台山下,海潮奔涌。品重烟台,拥抱世界。这个7月,2025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暨海洋食材展即将开启,相约来“海参的世界”选“世界的海参”。2025葡萄酒旅游大会也将在蓬莱召开,这个古人向往的世外仙境、今人热爱的烟火人间,再次张开怀抱,向世界发出“紫色邀约”,携手共建一个“美美与共”的“微醺世界”······今时今朝,侧耳倾听,“和合共生”的鲜活实践,正一步步打开新时代国际关系的崭新境界。
讲好“和合共生”新时代故事,是对河和之契与山海之约的致敬与守望。听,7月1日起,烟台国际传播中心在烟海e家APP、胶东在线网站同步开通多语种专栏《观天下》,该栏目在架构上兼顾本土特色、国际视野与政策服务功能,形成"立足烟台-放眼世界-政策赋能"的传播链条。共设置“山海连五洲”“全球山东人”"城市推荐官”“政策领航台”四大板块······一个更加开放、更加丰盈的“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加速迈向国际舞台。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