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星辰大海 东方航天港集团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点亮中国航天“海上之路”

来源:胶东在线  2025-05-04 07:05:00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5月4日讯(记者 孙子研)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有这样一支年轻的航天力量,正以青春之名书写着中国海上航天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烟台的东方航天港集团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荣膺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群体殊荣,以卓越贡献彰显青年担当。

  勇担航天使命的青年先锋

  这支由75人组成的团队,35周岁以下青年达60人,占比达80%。他们是新时代航天精神的传承者,也是我国海上发射从无到有、从初试锋芒到多点开花的见证者与亲历者。

  2019年6月5日,黄海之上,一声巨响划破天际,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 “一箭七星”方式成功发射。自此,我国海上发射的“问天之路”已然开启,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独立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

  这历史性的一刻,凝结着这支青年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在面对海上发射这一世界级难题和国外技术封锁的重重困境,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勇挑重担,从零开始,仅用百日攻关,便掌握了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图纸到冲天的巨大跨越。

  团队先后完成我国首次海上航天试验发射、首次海上航天热发射、世界首艘海上火箭发射船研发设计等重大工程,攻克海上运载火箭发射支持装备性能优化、冲击防护、动基瞄准等2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启了我国海上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屡创“首次”突破航天发射史纪录

  取得“从0到1”的突破后,团队并未止步。他们深知海上环境的复杂多变——瞬态冲击、高温烧蚀、恶劣海况等仍是必须跨越的难关,始终秉持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精益求精,大胆创新实践,先后攻克了海上发射支持装备总体及性能优化、结构安全设计、火箭尾焰导流与防护等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海上航天支持装备安全保障监测系统,获取了宝贵的海上热发射实测数据。

  他们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发射史纪录——首次海上热发射、首次“一站式”发射、首次近岸发射、首次远距离机动海上发射更是在全球首次将最大固体运载火箭通过海上发射,成为国内唯一掌握海上发射核心技术和全流程数据的团队。

  丰硕的成果背后离不开持续不懈的科研攻关。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9项,相关成果获授权国家专利8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6项,荣获包括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重量级奖项,两次荣获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引领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新格局

  如今,东方航天港已是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这支青年团队正以此为基点,瞄准国家级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目标,加速培育我国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配套集成、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他们创新性系统设计了覆盖我国主要近海海域的多个发射点位,构建起“南北协同、东西一线、全域覆盖”的发射布局,可满足我国70%已规划的商业卫星入轨需求。

  团队还自主研发了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火箭发射船——“东方航天港”号,配合“水平+垂直”技术准备厂房及海陆联动航天指控中心,已具备“近海一周两发、远海两周一发”的高频次、高效率发射能力,为我国小卫星批量发射、快速补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初,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在山东海阳近海海域点火升空。至此,团队已圆满支持保障了15次海上发射任务,成功将8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问鼎苍穹,逐梦不息。东方航天港集团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技术攻坚团队正以奋发昂扬的青春姿态,勇立潮头、搏击风浪,为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加速迈进贡献更多青春力量,奋力开启海上机动发射的新时代。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