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3日讯(记者 王广丰)五月的牟平区恤养院旧址内,游客络绎不绝,一株树龄逾百年的流苏树如期绽放。远观如云似雪,近看花簇如丝,细长的白色花瓣组成了一团团白色云朵,随风轻曳,清香沁人心脾。这棵被誉为胶东半岛最大的流苏树,因其花期恰逢农历四月,得名“四月雪”,又因花形酷似古代服饰流苏而得名。

据记载,这株流苏树植于上世纪30年代,树高13米,冠幅达16米,每年“五一”前后迎来盛花期,花期持续10天左右。今年,古树如约披上“银装”,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市民张女士感叹:“这树远看像一个巨大的花菜,像下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摄影爱好者们更是架起长枪短炮,记录下“覆霜盖雪”的诗意画面。 20世纪30年代,这里曾是胶东地区重要的慈善机构,收养孤儿、救助贫弱,院内镌刻的“整齐严肃、庄重端正”八字门训,至今仍昭示着慈善与秩序的精神传承。如今,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市民感受历史与自然的公共空间。

近年来,在这个不算开阔的赏花场景中更多了一份有序与温情。树下,拍照打卡的游客文明有序,家长轻声为孩子讲述流苏树的传说;老人们静坐长椅上,闭目嗅闻花香。一位身穿汉服的姑娘在树下拍照,轻轻地将花枝拂过脸颊。这种文明之风,与恤养院的历史底蕴形成呼应。而洁白如雪的流苏,也与恤养院的济世初衷形成美学呼应。

志愿者李女士感慨:“以前觉得老建筑破旧,现在才读懂它的价值。市民带孩子来,文明旅游意识很强,既赏花又能学历史,一举两得!”。

牟平区恤养院旧址院内的流苏花开,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文明与历史的对话。从慈善救济到文化传承,这座院落与古树的故事,正是时代进步与人文精神交融的生动注脚。花谢花开间,文明新风悄然扎根,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永恒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