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4月3日消息 清明的细雨浸润着英烈忠魂,红色的精神激荡着时代脉搏。4月2日上午,在海阳市烈士陵园纪念碑广场,由海阳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局、文明办、民政局、文旅局共同举办的“追寻红色足迹·弘扬文明新风”清明节文化传承暨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庄严启幕。烈属、退役军人、教师、学生、志愿者、干部职工代表,市民群众约150人齐聚现场,共同赓续历史记忆,践行时代新风。
红色基因在传承中闪耀
上午9时,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雄壮的国歌声响彻云霄。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并深深鞠躬,以最崇高的礼节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
“一门四烈,满门忠魂!”红耀雷乡宣讲团成员饱含深情地讲述着英雄母亲徐永彩的感人事迹。1942年,当接连收到三个儿子、一个儿媳壮烈牺牲的噩耗时,这位坚强的母亲强忍悲痛,毅然将最小的儿子也送上抗日前线。“孩子们是为国家牺牲的,值!”宣讲员重现徐永彩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时,现场群众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的眼眶已然湿润。
在庄重的献花仪式上,洁白的菊花寄托着后人的哀思。在纪念碑前,几位烈属和老兵再也抑制不住情绪,他们双膝跪地,泪水夺眶而出,声声呼唤着那些永远年轻的名字。这声声呼唤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最深沉的思念。
尊崇之光在细节处流淌
开展“致敬英雄·温暖同行”烈属关爱行动。海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专程邀请10名烈士遗属参加祭扫活动,局负责人向烈属代表发放了慰问品,通过慰问关怀传递对英烈家属的尊崇与关怀。
在海阳市烈士陵园东墓区,局党组成员与参战老兵们并肩而立,共同祭奠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老伙计,我们来看你了。”参战老兵们蹲在墓前,布满皱纹的手指轻轻抚过战友的名字,仔细地擦拭着碑文,仿佛擦亮了那段烽火岁月。祭奠仪式尾声,全体人员面向烈士墓三鞠躬。
活动结束后,局党组成员一道来到烈士陵园东西展厅、无名烈士墓区行鞠躬礼敬献花束,以表达对英烈的无限哀思与崇高敬意。
文明新风在传承中生长
活动现场同步开展“净碑明志·守护荣光”文明实践行动。市民政局聚焦移风易俗主题,通过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等形式,倡导市民以鲜花祭扫、植树追思等低碳方式寄托哀思。通过红色宣讲、文明实践、互动倡议等多元载体,将清明节的慎终追远之情与新时代文明理念深度融合。
海阳一中、轻工业学校师生及社会组织手持素菊,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瞻仰烈士纪念碑、擦拭烈士墓碑、参观东西展厅,以行动表达对英烈的崇敬。特别感动的是,100岁高龄的老英雄董兹臣不顾腿脚不便,专程到烈士陵园祭扫老营长。老人颤抖着擦拭墓碑的身影,让在场所有人深受感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永不褪色的革命情谊。
此外,海阳市各镇区街道纷纷来到各自辖区烈士纪念设施开展祭扫活动,为烈士墓擦拭墓碑、拔除杂草、清扫落叶,向烈士墓敬献花圈、花束,以行动追忆先烈的不朽伟绩,缅怀先烈的崇高精神,表达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
此次活动既是海阳市践行“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使命的生动实践,更是探索红色资源赋能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通过建立“英烈精神+文明实践”双轮驱动机制,成功构建了“缅怀先烈—关爱烈属—传承精神—践行新风”的完整闭环,让清明节成为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