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烟台巡展启幕,由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永乐大典》(嘉靖副本)首次在烟台亮相。这一次,烟台市民终于得以近距离见证、感受这部旷世典籍的编纂、评述以及回归和再造的艰辛历程。在为期一个月的展览里,观展热潮频频涌现,超七十万人通过线上线下与经典古籍进行了“对话”。

这是一场全城阅读的文化盛宴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汇集了先秦至明永乐时期的七八千种书籍,涵盖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成书时共11095册,共约3.7亿字,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记载。这部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规模远超前代所有类书,素有“典籍渊薮”和“佚书宝库”之美誉。但其在时代更迭中历经劫难,而后不断回归、重现光明,这也是巡展取名“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八个字的原因。本次展览设置“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显”“珠还影归惠学林”五个单元,集中展示了70册源自《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典籍,以珍贵文献、实物模型相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展示了《永乐大典》前世今生的故事,营造了一场跨越600年的文化阅读之旅。

这是一次有关烟台的历史溯源


《永乐大典》与烟台渊源颇深。自春秋战国以来,烟台就地处中国南北航运要道,作为东方海上交流的重要口岸,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的文化纽带,《永乐大典》也不吝笔墨地记录了很多烟台的历史故事。本次巡展特别展示了记载隋炀帝时期烟台行政区划变更的“唐”字册、体现唐代烟台作为朝鲜半岛交通要道的“辽”字册等有关古代烟台地区的历史内容,让观众在史书中追溯烟台历史源流的同时,寻找到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如今,烟台也在为《永乐大典》的“珠还合浦”而出力,倒数第二册收录回归的“门”字册就是在烟台莱州发现,里面收录了很多精美的古代纹样,对如今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国传统纹样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是一次七十万人参与的文化续脉


以《永乐大典》烟台巡展为契机,烟台全市线上线下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让更多人“燃”起心中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作为烟台市全民阅读和古籍保护的主阵地,烟台图书馆特别策划、精心组织了“古籍拓印体验”“古籍鉴宝”等19场配套活动,让市民亲手触摸经典,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深入讲解典籍背后故事与知识体系,让更多人了解了《永乐大典》的深厚内涵,为大众了解珍贵典籍文献的价值和历史意义提供了更多维度……

自开展以来,除自行预约参观的市民群众,更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集体预约,总参观人数超2000人、团队近百个,线上线下覆盖受众达七十万人次,进一步拉近了中华优秀典籍与广大群众的距离。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泱泱华夏,文明璀璨。《永乐大典》烟台巡展首次将国宝级古籍文献引进,成功展示了典籍里的烟台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烟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魅力,进一步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激发和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强化守护国家文化宝藏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