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0月24日(星期四)上午举行烟台市2024年防汛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烟台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善丞;烟台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洪坚;烟台市城管局四级调研员王家祥;烟台市气象台台长栾东红;烟台市水文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张道长介绍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副科长刘晓云主持。
2024.10.24 10:10
主持人刘晓云: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2024年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善丞先生;烟台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洪坚先生;烟台市城管局四级调研员王家祥先生;烟台市气象台台长栾东红女士;烟台市水文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张道长(chang)先生。
下面,请郝局长介绍今年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关情况。
郝善丞: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汛期,我市防汛形势严峻复杂,旱涝急转和主汛期降水异常偏多特征突出。据市水文中心统计,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769毫米,为我市有水文记录以来历史第三位。其中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高达456.6毫米,创全市单月降水量历史极值;另有5个区市单月降水量和8个雨量站点24小时、72小时降水量刷新历史极值。大沽夹河、五龙河、王河、界河等多条骨干河道发生流域性大洪水,13座大中型水库、584座小型水库先后超汛限,数量居近十年来第二位。汛期降水量级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致灾风险之高,历史罕见。
面对历史罕见汛情,市防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防字当先、防救并重、科学调度、精准施策”,成功应对汛期9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全市各类防洪工程安全度汛,水库蓄水总量增加2.68亿方,圆满实现了“不出事、多蓄水”的目标,取得了防洪保安和兴利蓄水的双胜利。
一、畅通防的体系,确保指挥调度有序有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江成书记、郑德雁市长先后7次作出指示批示,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完成防汛指挥体系调整,打造“水利管防、应急管救、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防汛指挥新体系,有力提升了防汛指挥调度的系统性、协同性、时效性。
二、压实防的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全覆盖
推行“点线面”三级网格化责任制,“面”上,市、县、乡政府负责人负责辖区内防汛总体工作;“线”上,市水利、应急和城管等10个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职责;“点”上,基层防汛责任人履行重点部位巡查值守职责。共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2.28万名,并及时组织业务培训,切实提高责任人履职能力。汛期累计抽查水库防汛责任人3658人次,督促其履职尽责,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三、把握防的先机,确保关口及时前移
组建224人的市、县、乡三级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为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做好人才储备。先后组织日常会商11次,下发强降雨防范工作通知34份,发送预警短信2.94万条;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1次,发布防汛III级预警1次、IV级预警2次,联合气象部门发布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预警4次。汛期先后派出8个工作组赴相关区市,指导基层做好强降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优化防的调度,确保科学精准施策
科学做好工程调度,指导各类水库提闸泄洪3.92亿方。严格落实矿山企业暴雨天气停产撤人制度,对54家矿山企业累计撤离作业人员8322人次;对382个在建工地落实防风、防雷措施,适时组织1500余人次高空作业人员停工。对1843个山洪灾害防治村、35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落实转移避险措施;根据海上风力情况组织渔船返港避风326艘次,撤离看海人员3576人次。加强雨后灾情统计,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切实保障工程安全、人员安全。
五、夯实防的基础,切实保障安全度汛
汛前完成2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清淤雨水管渠1464公里,清掏雨水口近6万个,安装窨井盖防坠落装置4.9万个、建设海绵城市面积达226.31平方公里;建成专业防汛抢险队伍38支、5861人,群众性队伍280支、1.5万人,开展实战演练667场、参演参训1.4万人次。强化物资保障,落实各类抢险物资23万件、价值3.25亿元。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组织开展6轮防汛检查,发现并整改隐患2281处,坚决杜绝工程带病运行。
我市汛期到9月底已经结束,全市防汛抗旱形势总体平稳。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做好汛后各项工作,持续指导各地细化水利工程调度方案,科学合理增加蓄水。同时督促各地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以及水资源配置、应急供水等方案,因地制宜强化节约用水管理,确保蓄好水、管好水、用好水,有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和生产灌溉用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晓云:
感谢郝局长的全面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记者提问:
今年我们明显感觉降雨比较多,能具体介绍一下汛期的天气情况吗,冬季的天气趋势如何?
栾东红:
谢谢这位记者对气象的关注。今年汛期烟台的多雨和高温大家应该还历历在目,从气象角度总结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降雨明显偏多 且时空分布不均:
今年汛期(6-9月)我市平均降雨量705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260毫米,超过了我们烟台年历史平均降水量。
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龙口最多890毫米、福山最少568毫米;
降雨时段过于集中, 7月全市平均降雨量433毫米,为历史同期的2.6倍,属异常偏多,也是烟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二多;8月偏多2.7成,6月、9月偏少3~5成。
二、强对流天气频发 降雨呈现点强面弱的特点
今年汛期我市出现13次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多伴有雷电、雷雨大风和局地短时强降雨;全域性暴雨只出现4次。7月22到23日,海阳凤城小时降雨量85毫米,海阳站日降雨量246毫米,这也是海阳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日降雨极值。
三、汛期气温创历史新高
今年汛期,我市平均气温为25.3℃,较历史同期偏高1.5℃。今年三伏(7月15日-8月23日)期间的40天,我市平均气温28℃,较历史同期偏高2.1℃,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的最高;8月、9月全市平均气温均创烟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的新极值。
预计今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我市平均降水量30.0~35.0毫米,较常年偏少1~2成;平均气温0.5~1.5℃,较常年略偏高,可能发生阶段性强降温和持续低温天气过程。
冬季是我市气象灾害多发期,强降雪、海上大风、低温冰冻等都会给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气象局将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健全“主动、互动、联动”机制,围绕冬季强降雪防范、能源保供、森林防灭火等全力做好冬季气象服务。
记者提问:
今年7月份多地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旱涝情况有何影响,能否介绍一下水文部门在支撑防汛减灾中的新举措?
张道长: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
“七下八上”是防汛的关键期,今年7月份烟台市降雨情况尤其罕见。据水文中心统计,7月份全市有降雨的天数达22天,共出现8次较大降水过程,其中有5场降水过程的全市平均降雨量超过50.0毫米。7月全市平均降水量456.6毫米,是自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烟台市最大单月降水量。此外,我市的蓬莱、龙口、招远、莱州、莱阳等5个区市的平均降水量创历史同期极值。
在全市各雨量站点中:栖霞市中疃,莱州市沙河、小于家,海阳市海阳、里口、石剑等6处雨量站最大24小时降水量为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历史最大值;龙口市龙港,招远市道头,莱州市小于家,海阳市里口、石剑等6处雨量站最大72小时降水量为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历史最大值;其中海阳市里口站最大24小时降水量289.0毫米,较历史最大值多109.4毫米,最大72小时降水量345.5毫米,较历史最大值多84.4毫米。
受今年的强降水影响,全市大中型水库当前蓄水量6.237亿方,较汛前总增蓄水量2.428亿方,占大中型水库汛末指标蓄水量的比例为91.7%,其中大型水库当前蓄水量2.935亿方,较汛前增蓄水量1.229亿方,占大型水库汛末指标蓄水量的比例为90.6%,中型水库当前蓄水量3.302亿方,较汛前增蓄水量1.199亿方,占中型水库汛末指标蓄水量的比例为92.7%。当前我市水库蓄水相对充沛,对于今冬明春的城乡供水较为利好。
在今年的水文防汛应急监测中,烟台水文数字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平台是我中心根据烟台市防汛抗旱工作要求,定制开发的水文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对全市的水文信息采集设备进行了全面整合,可以实现对雨情、水情、墒情等大量数据的实时分析与计算,充分保证了水文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与准确行。该平台全面落实水利部“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要求,为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记者提问:
城市防汛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城区居住的市民也比较关注。请问我市的城市防汛工作有什么经验做法?
王家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也是我们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标导向。近年来,我们围绕保障市民群众出行安全,把“绣花精神”运用到城市防汛当中,大力推行城市防汛网格化管理,研究制定《内涝风险重点防范区域分级值守(中雨、大雨、暴雨)工作手册》,在中心城区建立“3+3”分级值守管理模式,按照中雨、大雨、暴雨3个级别,进一步确定城区内涝风险重点防范区域,并梳理每个区域内市政道路、地下车库、地下商超3个类别的明细台账,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值守人员、物资配备等,不断推行和完善城市防汛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是路上有人巡查,及时发现积水问题。建立164人组成的专业巡查队伍,发挥“探头”作用,每次只要出现降雨,半小时内出动开始巡查,重点查看区域内有无积水、井盖顶冒、设施损坏、道路塌陷、树木倒伏、道路流黄等问题,每小时汇总一次巡查情况,为下一步应对决策提供第一手现场资料。
二是点位有人值守,盯紧积水风险点位。梳理确定183处易涝风险点位,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配备不同的排涝设备。将中心城区283人落实到每个点位进行值守,根据降雨情况,由市城管局统一下达值班值守指令,所有点位值守人员接到指令后必须在半小时内到岗到位。同时,建立中雨到大暴雨对应打开雨水篦子数量台账,点位值守人员根据统一指令在规定时间内打开雨水篦子。在实践中,我们又梳理出33处存在明显积水问题的点位,重新调整人员,配备充足的物资设备,确保降雨不停或隐患未消除,点位值守人员不撤岗。
三是单位有人待命,随时处置突发情况。组建465人的城市防汛应急处置队伍,各区市各单位值班值守负责人随时关注巡查队伍反馈的工作信息,对需要进行处置的突发情况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和应对处置。
四是标准有人落实,确保问题闭环整改。研究制定《2024年城市防汛检查工作方案》,明确10个大项、近30个小项检查标准,组织各区市开展自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市城市防汛进行抽查,确保问题隐患整改到位。会同市住建局、商务局对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地下车库、地下商超等开展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共检查市区地下商超32处、地下车库186处,发现问题隐患152处,全部完成整改。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记者提问:
今年汛期,我市多次发生局部洪涝灾害,能否介绍一下我市在应急救援方面有哪些突出的做法?
王洪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立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积极落实各项防汛备汛措施,扎实开展防汛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统筹资源,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大力提升市消防救援支队综合救援能力,筹措500余万元购置防汛抢险、抗震救援装备器材,实现从单一灭火向多灾种救援快速转型。整合辖区内水利、城管、地质矿山、交通运输、海事等14支专业救援队伍,蓝天救援、强军应急等4支社会救援力量,协调烟台警备区落实970名兵力,建立联调联战机制。同时,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落实分级培训制度,提升基层灾害信息员业务能力,提高灾情报送水平。目前共建成市县两级230多支应急救援队伍、人员1.6万名,初步形成了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龙头、专业队伍为骨干、驻军和武警为尖兵、社会力量为辅助,空、海、地一体化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二是强化投入,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我市不断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立极端天气过程熔断机制,制定基于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的停工、停业、停学、停运、停产机制,实现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健全关键时段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指挥部坐镇指挥,分管负责人深入现场靠前指挥的制度。建立综合应急指挥平台,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纵向指挥和部门间横向互动的视频通信网络,整合公安等部门的15万路实时监测信息,融入应急指挥车、单兵通讯等无线传输系统,实现对全市2033处风险隐患点位全天候、多场景风险监控,做到灾害风险预判评估、应急资源智能调配、应急处置一张图联动。制定《基层常备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明确细化物资储备目录、种类和数量,建立健全储备调用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各类抢险物料、设备和救灾物资23万件,价值3.25亿元。
三是多措并举,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市县两级防指、行业主管部门结合“万人大讲堂”、系统业务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新上任基层防汛责任人、巡查人员和防汛队伍风险识别、灾害应对和应急处突能力。组织各级防汛专业队伍开展不设预案、不设脚本的应急拉动,按照实战场景,科学布设指挥车、布控球,有序开展无人机水上救援、应急排涝等抢险工作,提升各类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组织我市四支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技能省级比武竞赛,荣获一项团体二等奖,三项团体三等奖,12名专业队员获得个人奖项。通过以赛代练,不断打磨配合,提高队伍应急处置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各类防汛培训659场次,培训人员6.65万余人;组织各类防汛演练810次,参加人员3.63余万人。
入汛以来,市应急局按照部门职责,扎实开展防汛工作,重点对矿山、忌水危化品、高温熔融金属等领域开展隐患排查,矿山领域,要求矿山企业严格执行暴雨停产撤人制度,强化对尾矿库的雨前检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安排专人在强降雨期间对全市矿山停产撤人情况进行不间断调度,利用人员定位、视频监控对矿山实施停产撤人情况进行确认。6月份以来,全市非煤矿山累计停产撤人192家/次,撤人8322人/次。其中,地下矿山98家/次、撤人7710人/次,露天矿山71家/次、撤人522人/次,尾矿库23座、撤人90人/次。
今年7-8月份,我市持续强降雨且降水区域极不均匀,造成部分区域发生洪涝灾害,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闻汛而动,即刻开展各项抢险工作。先后启动1次III级防汛预警、1次IV级防汛响应和2次IV级防汛预警,组织2支市级队伍、15支县级队伍共计809人,对15处城市积涝、3处地质灾害等工程险情进行应急处置,在重点工程、低洼易涝点预置土工布、砂石料、挡水板、水泵等物资,累计投入排涝机械38台(套)、工程机械12套等。同时根据监测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进行会商研判,科学设置人员转移安置点、转移路线,备好转移车辆,明确转移责任人,特别是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逐一落实转移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强降雨防范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2024.10.24 10:40
主持人刘晓云:
感谢王局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刚才,郝局长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我市防汛抗旱取得的的亮点成效,栾台长、张主任、王主任和王局长分别围绕我市汛期天气情况、防汛减灾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城市防汛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我市应急救援方面的突出做法等方面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传播优势,把这些亮点的成效和经验做法讲好讲透。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五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