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王作斌 出彩仙人桥--记龙口市北马镇仙人桥村第一书记王作斌

来源:胶东在线  2024-09-30 13:57:00
A+A- |举报纠错

  近来,通过与大户庄园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培育的众多高素质农民学员的接触与交流,深深地被他们的创新发展所感动。农民学员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走在前,挑大梁,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领头雁。他们的奋斗历程,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创业艰辛;他们的无私奉献,锻造了别具一格的三农情怀;他们的持续学习,孕育了各有千秋的成长轨迹;他们的丰富经验,积累了卓尔不群的发展模式;他们的开拓创新,成就了日新月异的人生画卷。

  文武王作斌  出彩仙人桥---记龙口市北马镇仙人桥村第一书记王作斌

  仙人桥,是龙口市北马镇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全村139户,332人。2019年9月,村里的党员干部迎来了驻村的第一书记--王作斌。从那时起,王作斌也开始了自己出彩的人生。

  空降:仙人桥来了一位“文武双全”的第一书记

  退伍伤残军人王作斌,是龙口市北马镇的一名机关干部,工作的需要,让他与仙人桥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神奇的传说,残酷的现实,让村庄治理多了一道难题。

  “仙人桥”村,与传说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有源。有一天,八仙们在蓬莱仙岛避暑聚会。吕洞宾腾云驾雾经过狗儿山北麓时,被眼前的飞天瀑布、如镜清潭、曲回河水、拂风杨柳的美景所吸引。突然有只金毛犬向他猛扑而来,他大喝一声一脚震石,单手一指,将那金毛犬定于南山之巅。震脚的巨石之上,留下清晰大脚印,因巨大青石盘卧如龙似桥,后世将山下的村庄定名为“仙人桥”。而今,巨石、脚印、瀑布、流水、古柳依然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2018年前后,仙人桥村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村子的发展与蒸蒸日上的改革大环境格格不入。农田因无水可浇,种植的花生叶子被烤干,地瓜也不愿长,甚至有的粮田已经撂荒长草。村容村貌更是脏乱不堪,荊棘杂草丛生,本来宽敞的街道,由于乱堆乱放,致使三轮车都无法通行;上山之路崎岖,常有翻车险事发生。村委的广播喇叭已年久失修,村里要落实新农合政策,只得由村会计借用他人的小喇叭沿街吆喝;办公室的三把椅子,一把只有三条腿,一把无靠背,较好的一把也用铁丝绑着,一坐就吱嘠乱响;特别是群众上访事件也常发生。原来人们心中向往的仙人桥,现在却成了贫穷落后的“老大难”。如何彻底改变仙人桥的落后面貌,成为镇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

  群众的期盼,党委的决策,让他成为空降的第一书记

  面对着眼前的乱象,仙人桥的村民急了,一次又一次到当地政府、去烟台、去济南上访;党员急了,纷纷要求镇党委调整领导班子;包村干部急了,总是为任务完不成、问题解决不了而发愁;北马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更急了,对于如何解决仙人桥村的乱象、配强村里的领导班子,由谁来挑大梁出任支部书记,难以决断。

  镇党委派出了工作组,深入群众调研,着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考察了全村党员干部队伍的人员构成,力求找到能够担当重任的能人,却没有答案。现实让镇党委的主要领导调整了工作思路,决定从机关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到仙人桥村任职。

  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心挑选,机关干部王作斌走进了主要领导的视线。

  王作斌,和他的名字一样,能文能武。论经验,在部队的磨炼,让他拥有了军人的办事风格;讲能力,曾任其他村党支部书记的锻炼,提升了他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在机关的工作学习,提高了其政策和理论水平;看担当,他敢说敢干,想干事,能干成事,始终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总要求,作为工作的左右铭,是一名德才兼备的最佳人选。经过镇党委主要领导谈心谈话,王作斌接受了组织的任命,空降到仙人桥担任了第一书记。

  扎根:在一心为公的实践中成长为村民的主心骨

  镇党委的任命,“一纸公文”就能解决问题,而要得到群众的信任,顺利地开展工作,却是一件难事,在仙人桥,更是难上加难。

  一心正气为公,两袖清风为民,开启第一书记靓丽新篇

  2019年9月19日,王作斌到任的第一天,在党员大会上,二十多名党员,纷纷向他反映问题,他边与大家交流边记录,足足记了一大本子。王作斌还通过多种形式,充分了解了仙人桥的风土人情;分析了村子走向混乱落后的主要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即“一心正气为公”赢得党心民心,凝聚团结奋进的集体力量。于是,他公开的向党员承诺:一定会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解决大家反映的问题;这让全体党员吃下了“定心丸”。

  王作斌接着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组织选举了村经济合作委员会。选举前,村民代表反映问题的火药味十足。王作斌同样对村民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答复,对不能立即答复的问题,也制定了时间表;大家看到了第一书记的担当与希望,纷纷放弃了个人恩怨,顺利选出了村经济合作委员会成员。

  王作斌主持召开的第三次会议是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了两个入党积极分子人选。王作斌召开支部委员会,通过决议:所有村民,只要愿意为村子的发展作出贡献,符合入党条件且能在村工作的人,都可以写入党申请书,按照组织程序发展成为中共党员。

  这三个会议下来,党员的气顺了,村民的怨消了,全村呈现出了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

  王作斌说:要当好第一书记,就要践行党的宗旨观念,做到两袖清风,把群众需要办的事办好。从来仙人桥报到的第二天起,他就结合全市开展的大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集中整治村内环境,解决了村民多年来关注的“脏乱差”问题。他说:当过兵的人,不能丢人,要干就要争第一。在他的带领下,两委成员走进每家每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铲除清理了街头巷尾的私搭乱建,拓展硬化了村里的街巷,实施了亮化工程,修建了先进文化思想景观墙;打造了文化广场和休闲健身广场;建设了三处停车场;拓宽绿化了村外的机耕路。在大环境集中整治评比中,仙人桥获评全镇第一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王作斌走访五保户,发现他们家里缺少干净的炕上用品,他立即到城里,买了被、褥等七套炕上用品,由村妇女主任带领人员帮助他们收拾了卫生,换上了崭新的铺盖;这一举动既轰动了全村,也让这些弱势成员十分感激。王作斌又为五保户、低保户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清理村内街道卫生、看护自来水、纯净水设备等,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让他们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这一件件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踏实工作,广大群众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一致赞叹到:王书记不摆花架子,不领村里的工资,是实实在在为咱老百姓办实事的。

  汲取群众力量,奉献自身能量,厚植仙人桥腾飞的优势

  王作斌在调查中发现,有人承包叫行地的承包费和电费,已拖欠二十多年,有人占据村里的公共场地房屋,多年来也不交一分钱;也人将集体土地和厂房变相据为己有,正是这些极不公平的霸道行为,引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慨。面对这块硬骨头,第一书记的职责和军人的本性让王作斌果断决策,汲取群众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集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清缴欠款。王作斌带领村两委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法律法规,及时作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收缴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工作难度大的时候,王作斌的身体更是吃不消,他身体右侧受伤的肋骨下面时常隐隐作痛。可是,军人“冲锋在前,不当逃兵”的信念支撑着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或三次,有时候走出群众家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疼得浑身冒汗。

  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让王作斌认识到:清缴工作的重点在于那些欠款数量大、态度强硬的大户。一农户,欠承包费近5万元,她在村委会指着王作斌的鼻子说:你是哪个葱,哪根蒜,你上俺村儿来,吆五喝六儿的,你真能把村里问题解决完了,我才会交!王作斌不紧不慢地说:大姨啊,上级派我上这儿来了,我就是解决事儿的,你放心,你这个钱一定要交。

  王作斌想尽办法终于做好了工作,她的儿子代交了欠款,自己也真正成了王作斌的“大姨”,去年老人家去世之前,还十分想念王书记,王作斌也专门去看望了她。

  在王作斌的带领下,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2019年11月10日清缴工作圆满结束,集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47个,清理各种欠款达18万元,极大地维护了公平正义,壮大了集体经济,进一步树立了村两委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集体收入的18万元,如何花?全体村民刮目相看。为了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王作斌召开了两委会议,决定为村民上缴新农合提供补助资金,每人补助100元。村民徐明华激动地说:我嫁到这个村20多年了,集体从来没发一分钱,都是往外掏钱,这次我们家里能够发900元,真应该好好感谢您。

  2020年12月,村两委换届选举,要求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王作斌认为,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村里的局势稳定了,自己可以撤回去了。镇党委派人进行了民意调查,98.2%的群众支持王作斌继续任职。于是,镇党委政府又做出决策,支持王作斌继续参选,并尊重他的意见,适时调整了领导班子组成人选。在支部选举大会上,23张选票,王作斌满票当选支部成员,满票当选支部书记;在村委换届选举大会上,237张选票,王作斌以230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实现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2022年冬天,赤脚医生找到了王作斌反映,原来租用的医务室,人家不让用了,自己要走了。面对疫情和村民的需求,王作斌坚定地说:你不能走,我来想办法。他与村两委成员协商,把医务室搬进村委办公室,先坚持一冬,转过年后,再重选地方。第二年春天,村两委将一处旧房子改造装修,近八十平方的面积,基本满足了群众就医的需求。王作斌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赤脚医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群众也都伸出了赞许的大拇指。

  村集体的大事要解决,村民个人的小事,同样要用心解决。一天,有村民反映,自己的农用车胎多处被扎,要求报警。王作斌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做好工作暂不报警;另一方面认真排查破案。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困难户所为,他因车祸致精神有点障碍。王作斌找到了他的儿子,由他代为其父前去受损农户的家里赔礼道歉;另外给予200元的补偿;及时化解了邻里矛盾,促进了村民团结。

  沃土: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治村富民的永续发展

  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是治村富民,而解决当前的乱象,只是解决了治标的问题,要实现村里的长治久富,就要解决永续发展的问题,培植仙人桥永续发展的沃土,成为王书记工作的重中之重。

  扬传统优势,抓创业创新,让仙人桥实现跨跃式发展

  作斌边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考察重启发展村里的特色产业,边请相关的技术人员为仙人桥的发展把脉支招。王作斌发现仙人桥独特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丘陵山地,十分适合五谷杂粮的生产,便与村两委商定,种植旱稻、小米、地瓜等杂粮,着力实现跨跃式发展。

  要实现跨跃式发展,既要发扬传统优势,更要敢于创新创业。2020年,王作斌依托“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党支部领办了“龙口市瑞康谷物种植合作社”,流转了村东头的60亩地种植旱稻。村民以自家土地入股,每亩400元,每年除了分红还可优先来合作社打工。王作斌带头承包了10亩,常常扛着锄头,和干部群众到地里劳作,他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成功地凝聚了人心,引领了村里的能人创业。

  2021-2022年,王作斌又将目光聚焦到村西更加贫瘠的80亩土地。这里因地贫、缺水,交通不便,很多地被弃管。为解决缺水问题,村两委决定对村南的塘坝进行清淤扩容。缺资金,他多次奔走争取支持;缺人员,他拖着伤残的身体,顶着阴冷的寒风,组织施工,经过20天的日夜奋战,塘坝的蓄水量达到了五万立方米;他筹资4万元建设了扬水站,铺设地下管道1500米,将村里的田地全部改造成为水浇地,结束了仙人桥世世代代挑水栽种的历史;再将4米宽的机耕路修至每道山梁每块田地,结束了运送庄稼用肩扛人抬的历史。

  2023--2024年,合作社又流转了周边村的120亩土地,经营规模达到了260亩。今年,合作社分别种植了地瓜、小米、玉米、花生、芋头等,与有关企业签订种植合同,集中发展了定单农业。不仅带动7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可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

  5年来,阻碍仙人桥村发展的瓶颈被逐一打通,后进的仙人桥一跃成为镇上的先进村,第一书记王作斌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自己充电,给村民送宝,让仙人桥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王作斌积极争取,再一次参加了烟台市乡村发展带头人培训班,理论学习与观摩考察,交流经验与信息分享,高素质农民的责任与担当,让王作斌进一步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找到了仙人桥发展的短板;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的政策和理论水平;增强了强化乡村治理的本领;坚定了带领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仙人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回村后,王作斌及时将培训的收获向村里的群众传达,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传递了大户陈家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验;介绍了先进单位发展产业基地的作法;宣讲了适用农村发展的政策法规;完善了创新发展的远景规划,为村民送上了无价之宝。

  新时代新征程上,王作斌正在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带领干部群众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让仙人桥的明天更加辉煌。

初审:张明超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