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8月27日(星期二)上午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 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言进;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晨光;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申俊立介绍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赵向阳主持。
2024.8.27 09:30
主持人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主要向大家介绍2024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言进先生;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晨光先生;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申俊立先生。
下面,请请高秘书长介绍有关情况。
高言进:
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也感谢各位新老朋友长期以来对烟台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新闻媒体进行交流。农业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是奋进万亿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凝心聚力、实干笃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三农”工作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36亿元,同比增速4.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
(一)我们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4月、6月,省委主要领导先后2次到我市调研,对粮食安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等提出新的要求,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干劲。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农业农村领域扩大投资和加强“双招双引”工作专题会议等重要会议,对年度重点工作及阶段性重要任务进行周密部署和精准调度。将市委一号文件分解形成198项重点工作,逐项明确目标、卡实责任,按月督导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迅速打开新局面。
(二)我们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扛得更牢。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实施“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今年夏粮面积183.93万亩、总产76.85万吨、单产417.7公斤/亩,实现“三增”,增幅均超全省平均,单产创历史新高。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摆上烟台人民的餐桌。上半年,全市家禽出栏1.2亿只、同比增长24.2%,猪牛羊禽肉产量37.42万吨、同比增长4.6%。水果、蔬菜产量分别达37.6万吨、65.4万吨,同比增长3.9%、3.5%。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创新防返贫监测信息化建设,及时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强化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保持衔接资金投入总体稳定,通过鼓励引导脱贫人口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分红等方式持续拓宽增收渠道,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新致贫底线。
(三)我们大力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规模集聚升级。聚焦果蔬、白羽肉鸡、现代种业等9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推进、链条式提升、品牌化推广。加快打造烟台苹果、胶东肉鸡、山东大花生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19家、全省第一。新培育各类市场主体500户,总数达4.4万户。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家,总数达625家。农业现代化转型加速。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总数达到7个,省级现代农业强县1个、总数达到3个,高质量发展先行县2个、总数达到6个。全国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建设现场推进会等3个国家级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生猪价格保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获省政府肯定性批示。种业攻关再创佳绩。紧盯种业“卡脖子”难题,组建16个育种团队开展联合攻关,12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审或省审,苹果、花生等12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获农业农村部登记,烟农1212、登海605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主导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捷报频传,上半年,市农科院转让作物品种14个、合同金额821万元,涵盖小麦、苹果、花卉、大樱桃等品类,推动我市作物品种更新迭代。“烟台农品”品牌力持续提升。坚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两手发力”,重点打造烟台苹果、莱阳梨、烟台大樱桃等代表性区域品牌,持续擦亮预制菜名片,以各类品牌抱团发展,持续提升“烟台农品”全品类区域品牌影响力,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58.37亿,连续十五年稳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上半年,新增有机食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8个,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达到139家、产品2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18个。我市在农业农村部水果质量安全专项监测中,抽检大樱桃30批次合格率均为100%,成为全省唯一点名表扬地市。
(四)我们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抓总作用,制定《2024年度烟台市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清单》,会同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门、单位,将水、电、路、气、暖等15类行业项目纳入农业农村“一盘棋”,改造提升522个村庄供水,新改建农村公路860.5公里,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35户,新改建10千伏线路141千米,率先在全省实现镇街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夏季“战役”,重新修订市县镇村统一的评价标准,创新应用“无人机”航拍巡查方式,从根本上杜绝标准不一致、暗访变明查以及各级层层陪同的问题。累计航拍巡查959个村,发现问题全部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对督导成绩靠后的区市、镇街实施约谈,进一步卡实主体责任,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向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有效。扎实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6.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分类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新增省级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1个。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亮点纷呈。莱阳照旺庄镇“梨满田园”、牟平龙泉镇“泉享农旅”获批创建第三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分获省级奖补资金1000万元。蓬莱“东方海岸果谷”、莱州“书香朱桥·五彩瑯琊”获批创建第三批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分获上级奖补资金2000万元。蓬莱“东方海岸果谷”入选省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典型案例。我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工作获2023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随着乡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以点带面、串珠成链,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下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守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2条底线,大力培育乡村富民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3个重点任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抓村连片开展示范引领,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提升,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描绘成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工笔画”,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新篇章。
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向阳:
感谢高秘书长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记者提问:
近年来,我市接续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办了许多广大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能否介绍下工作成效和今后的方向?
申俊立: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扎实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乡村风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一)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涉及水、路、电、暖、公共服务、环境提升等重点领域,年度计划投资72.30亿元,已完成投资38亿元。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7500公里,自来水普及率97.5%,2504个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户厕改造57.7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4%,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
(二)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开展“无人机”巡飞航拍,今年累计航拍959个村庄,发现问题同步录入平台,全部落实整改措施。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村庄的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获得显著提升,得到群众普遍认可。
(三)示范片区建设突破提升。按照“集中连线、成方连片,突出特色、示范引领”的思路,全市构建起以“省级为标杆、市级为引领、县级为储备”的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推进架构,累计创建省市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86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90个。2024年,创建省级示范区2个,省级衔接推进区2个,省级和美乡村24个,计划投资4亿,创年度新高。创新实施国企助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模式,33个国企助力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建设,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6个,计划投资26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牵头抓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村群众普遍关心的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提升上,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区市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积极推动国企在助力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实施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片区联动梯次建设,抓好“五个振兴”的集聚效应,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烟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促进烟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的全面振兴。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记者提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市作为种业大市,上半年在种业振兴方面有哪些典型做法?
吴晨光: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上半年,我市以加快建设烟台中国“北方种谷”为目标,大力推进种业攻坚,通过审定玉米品种12个,登记苹果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2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左右。
(一)加大研发创新,打造更好农业“芯片”。锚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先后选育出烟农1212、登海206、金海711等多个小麦高产抗病品种。烟农1212抗逆性好,连续10年24次实打亩产突破800公斤,连续3年入选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亩均增产2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50元以上。胜麦711在旱薄地实打亩产828.6公斤,创山东省旱地小麦高产新纪录。农科院选育的苹果新品种“馨元萃”,每斤市场均价10元以上,亩均纯效益在3万元以上。
(二)加快成果转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市农科院再塑新优势,“烟金蜜”以668万元转让开发,实现了烟台苹果自主选育品种的首次成果转化。上半年,市农科院转让作物品种14个,转让合同金额821万元,其中,“香妃”“樱妃”大樱桃新品种转让100万元,“烟农919”小麦新品种转让100万元,推动特色新品种从“试验田”快速布局到“产业链”,以“关键变量”撬动“最大增量”。
(三)加强示范推广,促进品种更新迭代。在全市建成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基地8处,年展示新品种70个以上,良种集中亮相、同台竞技,推动良种快速抢占市场。全市6家企业、9个品种入选省玉米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试点项目,省内新增推广面积59.4万亩。烟农系列小麦、登海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亿亩。“丰抗”“西白”等系列大白菜种销量占全国大白菜总用种量的25%以上。“烟薯25”6年累计推广至31个省份、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创造甘薯行业推广速度之最。
下步,我市将持续实施新一轮种业振兴行动,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一批丰产、抗病新品种,让我市优良品种走出去、扩规模,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记者提问:
2023年,我市首次提出“烟台农品”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概念,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打造,成效如何?下一步,围绕“烟台农品”品牌宣传,特别是烟台苹果品牌宣传,有那些重点工作?
吴晨光: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3年6月以来,我市以“烟台农品”全品类公用品牌打造为契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专业化运作、精准对接的方式,在市区内大型社区、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场所举办“烟台农品”推介活动18场、参加省外展会和精准营销活动20余场。利用烟台品牌农产品官方抖音账号,集中发布各类农产品品牌宣传系列主题短视频600余条,粉丝数量已突破15万人。“烟台农品”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品牌单打独斗的模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打通消费通道,更多的烟台优质农产品进军一线城市市场,在提高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和附加值的同时,也让“烟台农品”整体形象深入人心。
下步,我们将突出“好农品,烟台造”目标定位,以烟台苹果为核心,聚焦年轻消费群体和外地游客,构建“天天有声音、周周有话题、月月有活动、年年见成效”的新品牌宣传矩阵。
一方面大力塑造“烟台苹果”品牌形象。采取全域覆盖、精准联动方式,推动“烟台苹果”品牌元素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在进出烟台高速口、蓬莱国际机场、动车站以及市内主干道公益广告位投放“烟台苹果”广告,在烟台17路“网红”公交车,联名推出“烟台苹果号”主题巴士,打造流动式烟台苹果品宣打卡平台。联合文旅等部门瞄准马拉松、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和农民丰收节、村BA等文化赛事活动,找准流量密码,讲好品牌故事,推出更多优质服务和精美周边,持续打造烟台“苹果品牌”文化宣传阵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烟台苹果”品牌形象,增强本地市民的品牌认同感、归属感和外地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获得感。
另一方面全方位开展品牌宣传推介。综合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创新“烟台苹果”宣传推广形式。“线上”,利用抖音、头条、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分层次、分地域、分重点开展直播带货、宣传推广,借助邮政平台和苹果出海政策利好,增加烟台苹果出口量和线上销售量;“线下”,瞄准国内外中高端市场需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组织果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推介活动,带领企业组团出省、出海,在果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精准销售。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2024.8.27 10:00
主持人赵向阳:
感谢吴局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农业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蓄水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国内经济韧性的重要一环。希望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传播优势,把这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取得的亮点成效宣传好、报道好、解读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稍后我们继续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6场,一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