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8月16日(星期五)上午举行“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九场,邀请烟台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承军;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新闻发言人别立学;烟台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刚介绍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副科长刘晓云主持。
2024.8.16 10:00
主持人刘晓云: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九场,我们邀请到了:烟台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承军先生;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别立学先生;烟台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刚先生。请三位发布人向大家介绍我市物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孙局长介绍烟台现代物流产业链培育情况和下步措施。
孙承军: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媒体行业朋友们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我市作为全省“三核”城市之一,拥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两个“国字号”金字招牌,正在着力打造立足山东半岛、服务环渤海、辐射中西部、对接东北亚的海陆空联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一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16条产业链之一加以推进,出台《关于加快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现代流通体系的意见》《烟台市现代物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现代物流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61.42亿元,同比增长3.3%;货物运输量27785.79万吨,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17.86亿元,同比增长3%。持续推进培强做大工程,形成了一批服务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的骨干物流企业。全市物流企业达到3000多家,拥有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76家,其中5A级4家(烟台港集团、恒通物流、瑞康医药、联合能源)、4A级23家、3A级41家、2A级8家。
二是创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产业链循环畅通提供了坚实基础。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烟台机场二期建成启用,莱荣高铁开通运营,潍烟高铁主线铺轨,荣乌高速烟台至威海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投产,生产性码头泊位达到245个,已形成了由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管道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体系。物流节点方面,烟台市物流发展空间规划编制完成,重点建设黄渤海国际陆港(福山)、胶东智慧物流港(莱阳)、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莱州)3个门户性物流园区,烟台机场航空物流园、烟台综合保税区物流园等持续发展壮大,逐步构建功能明确的多级物流节点体系。电商物流方面,烟台大樱桃、苹果、梨、海鲜、葡萄酒等“名优特”产品触网热销,邮政快递企业开通航空专线全货机、公路冷链线路等,覆盖全国269个重点城市,为烟台农产品电商销售提供物流保障。
三是物流枢纽能级实现突破。航空物流稳定增长。烟台每周飞往日韩的全货机达到40班,可提供2000吨以上的运载能力,形成以日韩为主、联通欧洲的航空物流发展格局,韩线航班密度和运量稳居全省第一。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相继推出韩国至中亚、日本至中亚线路的商品车卸船、中欧班列装车一站式换乘服务等“班轮+班列”海铁快线,海铁联运辐射范围持续扩大;烟台港商品车国际中转位居全国港口首位,西港区铝土矿码头入选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港地位持续稳固。龙口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网络化陆(江)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被授予“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称号。中欧班列持续助力。烟台是山东省内首个欧线、俄线、白俄线、中亚线和东南亚线全线路运营的城市,中欧班列运营线路增至16条;2023年开行100列,今年上半年开行69列,全年预计达到150列,保障万华、通用东岳、玲珑轮胎等骨干企业的发运需求。
今年是烟台市奋进万亿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现代物流产业巩固基础、补足短板、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降本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强海港、空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更大力度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培育形成物流业发展新优势。
各位媒体朋友,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媒体朋友们积极宣传推介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助力现代物流产业链提质增效。
我的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晓云:
感谢孙局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请别书记介绍我市围绕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举措。
别立学: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2022年,按照“政府统一规划、龙头企业主导、平台一体打造”的原则,在烟台市政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今年3月份,在烟台召开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会上,烟台市江成书记、山东港口集团李奉利总经理、上海海事大学黄友芳教授共同发布《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烟台市现代港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规划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烟台市作为“东北亚港航服务中心、中非物流黄金大通道桥头堡和沿黄达海重要门户”的物流枢纽定位。在港口型物流枢纽的强力赋能下,烟台港近两年得到快速发展,2022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6亿吨,成功超越韩国釜山港;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9亿吨,成功超过荷兰鹿特丹港,成为全球沿海港口第十名。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过程中,烟台港始终坚持“错位协同、特色发展、弯道超越、争创一流”的理念,持续做好枢纽的建设运营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打造中非贸易第一港。依托中非铝土矿全程物流黄金大通道,连续13年成为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港,并成功入选2023年《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专业化码头典型案例;精准对接几内亚及非洲地区建设需求,通过“重来重回”班轮模式,成为中国对非贸易第一港。
二是打造商品车国际中转中国第一港。相继开通14条商品车内外贸航线,2023年完成商品车全口径运量71万辆,其中国际中转30万辆,居于中国沿海港口第一位。后续将全力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资质落地,系统研究二手车出口基地项目,进一步夯实烟台口岸商品车地位。
三是打造矿产品混配转口日韩中国第一港。依托自贸区等政策赋能,叠加港口区位和工艺优势,烟台港已成为混配铁矿保税转口日韩第一港、全国最大的原油混兑基地和北方最大的铜精矿混配基地。正在全力争取混金、混银资质,进一步夯实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地位。
四是打造中国北方客滚运输第一港。依托烟(台)大(连)天然黄金水道优势,烟台港建设完成连接华南、华中、华东和华北之间重要的物流枢纽,月均客滚船艘次达520班,年接送旅客超400万人次,汽车滚装运输量超120万辆,运力及运量均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
五是打造中国北方LNG分拨第一港。正全力推进建设的西港区和芝罘湾港区两大LNG接收站项目,一、二期工程分别将于2024年底和2025年完工,LNG总接收能力将达到年2790万吨,届时烟台港将实现由大宗散货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LNG进口港和分拨转运基地。
六是打造原油储运智慧平安示范港。作为中国首个码头、罐区和管道一体化运营的原油港口,烟台港通过建设全程多重防护系统,实现码头“五重”防护、储罐“六重”预警、管道“七重”监测,不断完善运营过程全要素智慧管控,实现了超前预警和主动避险,多层次、全方位打造建设烟台港原油储运智慧平安示范港。
主持人刘晓云:
感谢别书记的全面介绍。
下面,请唐总介绍打造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的举措做法。
唐刚: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与大家相聚在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共同参加现代物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烟台航空物流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烟台机场支持建设全国对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的有关情况。
一、集聚外向型经济发展势能,全力畅通航空物流大通道
近年来,烟台机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持续抢抓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机遇。面向当地,开创国内“互联网+樱桃”全货机鲜果电商运输模式,拓宽国际高附加值航空冷链物流产业链条,成功打通区域特色产品和全国、全球大市场的连接渠道。放眼全球,推进“直通欧美、畅达日韩、连通东南亚”三大航线体系建设,成功架起烟台对外开放的“空中黄金通道”。2023年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7.5万吨,在全国259家民用运输机场中排名第37位,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连续6年实现正增长,不断开创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围绕中日韩消费品集散地,奋力打造航空物流桥头堡
烟台机场聚焦航空物流能力建设,以日韩、东盟为两翼,联通欧洲的航空物流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成型,航空物流的渠道建设和聚集能力已初步彰显,目前烟台机场在深耕日韩航空物流市场方面走在了前列,每周飞往日韩的全货机达到40班,可提供2000吨以上的运载能力,韩线航班密度和运量已稳居省内第一,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软条件上,大密度的航班构建了稳定的物流渠道,吸引来自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大型物流企业纷纷来烟开展业务,为打造日韩消费品集散地创造了有利机遇。硬设施上,借助进境冰鲜水产品和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优势,加快打造烟台机场航空生鲜港,大力拓展生鲜“空空中转”日韩等国家业务,助推冷链物流运输行业转型升级。
三、推进现代航空物流园建设,培育日韩电商发展新赛道
为不断适应日韩货邮增长需求,烟台机场正加快推进5.3万平米新国际物流监管仓库建设,大力开展跨境电商、生鲜冷链等航空高附加值产业运输,加快实现从单一航空货站向多产业航空物流园区的蜕变转化。发挥品牌优势,会同黄渤海新区共同引进的“菜鸟烟台优选仓”项目,极大增强了跨境电商通关、运输、货物追踪、最后一公里配送等全链条整合能力,支持跨境电商“全球买、全球卖”服务,高密度的日韩航班,适应跨境电商多频次、高频率、多品种运输需求,并逐步释放示范带动效应。坚持双向赋能,依托公用型保税仓库,深度融入与综合保税区协同发展,加快吸引日韩企业在临空区域内聚集。
未来,烟台机场将加快构建全货机骨干网、客机腹舱织密网、地面物流基础网“三网”交汇的航空物流立体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快捷通达的集疏运系统,全面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为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继续展现机场担当、贡献机场力量!
主持人刘晓云:
感谢唐总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记者提问:
物流业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率先实现现代物流业新发展,对于打造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意义。市交通运输局作为链办,下步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会有哪些举措?
孙承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抓好现代物流产业链工作是我市奋进万亿新征程的战略需要,也是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下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产业链链长办公室职能作用,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集聚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物流优势产业,逐步打造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格局。依托黄渤海新区、蓬莱区、福山区打造临港物流核心功能区,依托龙口市、莱州市建设生产服务型港口物流功能区,依托莱阳市培育冷链物流功能区,高标准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提速发力黄渤海国际陆港(福山)、胶东智慧物流港(莱阳)、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莱州)3个门户物流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链顶层设计,制定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引导推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链主企业带动效应。做大做强烟台港集团、烟台机场、济铁物流园等骨干企业,积极对接京东物流、顺丰速运、荣庆物流、中集冷云等头部企业,重点发展冷链物流、临港物流、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借助与大连“双城联动”契机,打造连接山东半岛与辽宁半岛、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物流贸易通道。
三是持续加大项目引资力度。加强优质产业链项目谋划、招引、储备、实施,建立产业链重大项目清单,聚焦产业链“缺失”环节,确定重点招商的细分方向及重点企业,大力引进物流头部企业,培育壮大物流运营主体。搭建企业沟通交流平台,组织物流头部企业与“小升规”“专精特新”等配套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现有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切实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链突破发展。
四是提升多式联运效能。借力小清河复航工程,推进渤海湾水水联运,做好沿黄出海通道集结点。加快推进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积极向国家、省推荐我市多式联运项目,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加强经验复制推广,提高货物周转效率,助力我市企业降本增效。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中欧班列通道作用,东连日韩、西接欧亚,增加中欧班列“上合快线”和“日韩陆海快线”线路,加密发运班次和开行稳定性,推动进出口双向循环。支持烟台港集团推进与辽港股份、中远海运客运、渤海轮渡深化“两港两航”业务合作,提速建设跨渤海南北多式联运大通道,联动发展通达俄罗斯的港铁联运业务。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记者提问:
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与其他枢纽间如何实现协同联动发展?
别立学: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协同联动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与黄河流域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协同。近年来,烟台港依托中日韩、中非等跨海物流“黄金大通道”以及“齐鲁号”中欧班列,在沿黄流域等地区先后布局了14个内陆港,并与郑州、太原、西安等国家物流枢纽携手共建陆港海港合作发展联盟和海铁联运中转基地,实现了“陆海内外联动”。
二是与周边区域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协同。依托山东港口在资源集聚、业务协同等方面的平台优势,与渤海湾内大连、营口以及省内青岛、日照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深化航线联通、服务共享、业务对接等方面合作,进一步加密以潍坊、东营、滨州等港口为节点的支线网络。
三是与烟台市综合物流体系紧密相融。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两大片区空间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互补。其中,芝罘湾港片区通过蓝烟铁路与山东济铁烟台物流园直接连通,海铁联运市场广阔;西港片区距蓬莱机场仅5公里,紧邻烟台临空经济区,通过西宁路直连机场及航空物流园,未来可探索开展海空联运业务,推动叠加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四是与物流枢纽之间强化信息互联互通。枢纽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信息互联互通强化枢纽间协同联动,计划到2025年,建成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本市其他类型物流信息平台,与全国12个以上的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实现互联对接,与15个以上内陆港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互联对接,在智慧物流新业态实现新突破。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记者提问:
请问烟台机场在中韩航空物流业务方面如何继续保持优势,保量提质增效?
唐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作为我省三大干线机场之一,烟台机场承担着服务我省我市对外经贸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未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物流枢纽建设。按照《山东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突出日韩航空货运桥头堡作用,打造国内通往日韩的门户型区域枢纽”有关要求,持续加密中韩“货机快线”,力争年内再引进一架全货机运力,巩固韩线航班量、载货量省内龙头地位。
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进“空陆铁水”多维的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实现韩国大宗进口货物“空转铁、空转水”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同时,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省(区)市货物经过烟台机场中转至韩国,拓展内陆经济通道,助力我市推进“韩国产品烟台进,中国产品烟台出”。
三是谋求特色业务新突破。将用好两项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政策,通过稳定运营首尔航线,为韩国生鲜产品进口搭建稳定畅通的运输渠道,并实现快速中转集散至国内其他地区。出口方面,加快食品原料养殖场备案,为我市海参苗、扇贝苗等出口构建高效能航空物流通道。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2024.8.16 10:25
主持人刘晓云:
感谢唐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现代物流产业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我市聚力做强做优的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之一。本场发布会,不仅是对我市现代物流产业链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吹响了现代物流产业链提速奋进的号角。希望大家发挥各自平台优势,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宣传,让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链规模,塑造形成物流产业发展新优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力。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