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实录】烟台市“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生物医药产业链专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胶东在线  2024-05-16 15:50:29
A+A- |举报纠错

  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5月16日(星期二)上午举行烟台市“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生物医药产业链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沈健;烟台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生物医药产业链链办主任谭克良;牟平区政府副区长战亮;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红绫;烟台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沙君明介绍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宫海涛主持。

  2024.5.16 11:00

  主持人宫海涛:

  大家上午好!

  我们继续召开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沈健先生,请沈市长向大家介绍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情况。和沈市长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烟台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生物医药产业链链办主任谭克良先生;牟平区政府副区长战亮先生;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红绫女士;烟台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沙君明先生。

  首先,请沈市长介绍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情况。

  沈健: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并感谢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下面,我介绍一下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整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国家产业链现代化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全市“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印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推动政策集成、要素集聚、配套集合,全力攻坚克难、率先打样示范,有效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破发展。

  一、聚焦链式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稳步壮大。坚持链式思维,先行先试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一链长、一链办、一园区、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六个一”工作体系,以“链长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目前,全市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到146家,上市企业6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1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形成了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多门类、全链条发展格局,产业全业态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四年超过千亿元,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

  二、聚焦园区领航,推动产业载体集聚成势。坚持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规划建设“1+3+X”产业空间布局,以东部牟平区、高新区为领建园区,联动发展中部生命科学融合发展示范区、西部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南部高端原料药绿色承载区和其他区域“X”个特色载体。总投资百亿元、建筑面积百万平方米的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全面投入使用,绿叶、荣昌、石药3个百亿级园区持续扩建增产,高新区IVD医疗器械产业园、黄渤海新区国际生物药谷、莱阳市国药医药产业园、龙口市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全面起势。今年,总投资423亿元的31个年度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逐步构筑起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

  三、聚焦产业生态,推动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坚持系统发展,统筹打造从研发、孵化、制造、流通到医疗服务的全链条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在产品研发环节,建立“1个中科环渤海高研院+80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的创新体系,以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为核心,启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药品研发动物实验中心,引导企业聚集、平台共享和创新联动,实现“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在成果转化环节,协调联动医药与健康公共平台、业达医药创新孵化中心等4个技术服务平台,细胞产品、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7个中试转化平台,布局建设中检院食化所分中心、放射性药品检测实验室、中美双报I期临床基地、核药临床基地、山东省药品审评核查烟台分中心等临床和检测平台,同步打通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环节壁垒,实现科技成果从孵化、中试到临床、上市的有效贯通;在基金赋能环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打造总规模500亿元的母子基金群,通过基金合作引进中金资本、中信医疗基金、华盖资本等一批头部投资机构;在人才引育环节,成立全省首个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集聚国家级特聘专家1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0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144人。2021年以来,烟台共上市3款1类新药,全省领先。全市现有临床及上市申请阶段1类新药28种,未来五年,平均每年将有2-3种1类新药上市,“创新好药、烟台制造”品牌将更加闪亮。

  四、聚焦创新赛道,塑造产业未来竞争优势。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主攻六大重点领域,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路径,深化医药前沿技术探索攻坚,培育壮大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在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领域,提高医用同位素本地化供应和放射性药品研发制备能力,引育一批药物及应用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成立烟台生命科学与医学健康研究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学院,建设国家级细胞药物与基因技术中试转化平台;在创新药物领域,巩固ADC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微球药物、脂质体药物等先发优势,孵化一批抗肿瘤、治慢病项目;在高端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领域,重点发展生物再生材料、生化诊断产品、氧疗设备、智能化定制化康复辅具等高端产品;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加快海洋创新药物、功能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技术研发;在大健康领域,统筹发展中医药、特医与保健食品、医美产业,打造高价值医药健康产业链。

  下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链长制”引领,着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烟台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同时,2024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初步定于9月份举办,借此机会,真诚期待各位媒体朋友广泛报道,讲好医药故事,传播烟台声音;诚挚邀请业内专家、企业家和投资人莅临烟台,共襄盛会、共享机遇,共同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标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宫海涛:

  感谢沈市长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记者提问: 

  通过沈市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烟台生物医药产业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在成绩的背后,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或政策来支持发展呢?谢谢!

  谭克良: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为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2021年7月,烟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八大细分领域,实施链主领航、载体建设、人才培育等九大工程,加快推进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要素融合,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城。

  在《意见》中,立足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及下步发展方向,出台了一系列指向精准的扶持政策,培育壮大产业链、助力产业突破发展。扶持政策支持范围广泛,涵盖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销售流通,还包括专业园区建设、公共平台建设、企业技改、创新成果国际化、医保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及人才聚集等方面,全链条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支持事项精准细化,在促进研发创新方面,对二类及以上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和三类医疗器械,按临床阶段进展情况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金扶持;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对二类及以上创新药、仿制药和三类医疗器械在本市落地生产的,按年度给予资金支持,最高额度5000万元;在促进平台建设方面,对新建并通过认定的专业技术平台最高资助5000万元;在促进招才引智方面,为来烟就业或者创业的硕士、博士,提供每年最高3.6万元的生活补贴,连续发放三年,提供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并享有子女上学、配偶安置、住房保障等优待;在促进重大项目落地方面,对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药产业化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可以给予最高1亿元扶持。

  自政策实施以来,多家企业达到扶持条件,扶持资金达到3.25亿元,推动了17款创新产品顺利进入临床阶段、12款药械产品落地生产。下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政策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提升政策资源配置效能和重大项目承接能力,推动项目落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期待吸引更多人才、企业、资源来烟助力产业发展,形成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强磁场”,叫响“创新好药·烟台制造”产业品牌。

  记者提问: 

  从刚才各位领导的介绍中了解到,牟平区作为领建园区之一,在产业新赛道布局了多个重点项目,能否详细介绍下牟平区产业发展的情况?谢谢!

  战亮:

  谢谢你的提问。牟平作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阵地和重要承载区,近年来,坚决扛起生物医药产业链“率先打样、形成示范”的重任,全力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城这一全市领建园区,目前具备“产业链条完善、特色产业明确、要素保障齐全”三大优势。

  一是建立了“创新研发—中试转化—规模生产”的完备产业链条。按照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的思路,依托国际生命科学城,布局了从研发到转化再到生产的产业链条。其中,上游加快创新研发。依托中科环渤海高等药物研究院成立了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拥有2400余台仪器设备的大型研发共享平台投用,围绕重大疾病开展97项新药及仿制药项目研究。中游推进中试转化。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去年已实现86栋单体、9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封顶,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投用,目前已签约项目40个,落地注册企业92家。下游实现规模生产。由蓝色药谷超级工厂全面承接中试转化量产,累计建成、在建、在谈优质项目10余个。其中,石药创新药产业园2023年产值突破26亿元,协议落户8个国家一类新药,津优力已投产上市,所有新药全部落户后产值可达100亿元,成为石药集团全国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

  二是培育了“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细胞与再生医学”为主导的两大特色产业。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领域,这是我们抢抓生命科学新赛道的主要方向之一,依托核药“双寡头”之一的东诚药业,落地蓝纳成、欣科思达等10个关联项目,6款一类放射性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国内首台高功率医用电子加速器已签约落户生命岛,将破解国内医用同位素生产“卡脖子”问题。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这是我们超前布局的未来产业,通过抢抓烟台市与国家卫健委科研所马旭团队合作的契机,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和前沿技术转移转化。目前已签署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中试课题任务书,4个药品品种达到中试生产技术要求,吸引陕西佰鸿等23家干细胞领域重点企业落户。

  三是配齐了“全流程、全方位”的产业发展要素。在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中,我们探索实践了四证齐发、区域评估、集体土地入市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政服务模式,有力保障了项目落地投产。同时,做强要素保障,在人才支撑上,成立半岛人才科创集团,制定《加快集聚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若干措施》,积极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军事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引进医药领域硕士及以上人才239名。在科研支撑上,联合国丰集团、生物医药集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携手有关国家机构、科研院所和园区企业,建设发酵纯化、检验检测等“产学研用创”一体化服务平台,企业不用单独新建设施,减少投资成本。在金融赋能上,依托烟台市生物医药母基金,与盈科资本、德福资本开展合作,启动总规模70亿元的德福资本三期、烟台蓝色药谷产业发展、烟台药谷康养产业发展“三大基金”,为项目落户、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024年,牟平区将锚定“打造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发展目标,聚力打好工程建设收官战,蓝色药谷生命岛同位素一期和干细胞园区上半年全面投入使用;打好项目落地攻坚战,年内蓝纳成、佰鸿干细胞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石药百克“津立泰”实现生产,海经大厦会议中心、酒店等工程6月底前达到使用条件,会同市链办,筹备好全市医药创新发展大会;打好招商引资持久战,年内新签约落地项目10个以上、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记者提问: 

  据了解,我市医药产业发展以绿叶制药、博安生物等上市企业为引领,同时构建起与企业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高新区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亮眼成绩,能否介绍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情况?谢谢!

  于红绫:

  谢谢你的提问。烟台高新区是全市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生物医药作为高新区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已形成以绿叶制药、博安生物等上市公司为引领,635家生物医药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这里集聚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载体。目前正在建设的IVD医疗器械产业园,总投资25亿元,采用“政府规划园区、国有平台建设、央企带资施工”模式建设,明年6月竣工后,将形成一个专注于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生产研发的百亿级专业园区,与园区西侧的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形成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完整闭环。

  烟台高新区依托工业经济、总部经济、市场主体等“3+N”全覆盖惠企政策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全区生物医药企业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近百亿元。新引进京州药业、国药清控生命科学产业基地等医药健康产业优质项目20多个,总投资达30亿元,未来3年将有10余款重磅药物和176款一、二、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总体来看,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集聚效应,但也存在龙头引领不足、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全力以赴抓项目、配要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迈向全链条,助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提问: 

  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烟台市成立了生物医药集团,建设运营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产业平台,是如何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的?谢谢!

  沙君明:

  谢谢你的提问。为贯彻落实烟台市“十四五”关于“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生物医药集团全面履行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六个一”中的“一平台”“一园区”职能,重点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高效率建设园区载体,打造产城融合样板示范。2022年1月,我们集团按照全市生物医药“1+3+X”产业空间布局在牟平区打造了首个特色产业园区——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率先启动园区一、二期项目工程。作为烟台首个M0新型工业用地,在牟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烟台首例“四证齐发”,开启了“拿地即开工”的建设模式。特别是60万㎡的一期项目从拿地到投产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创造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烟台速度,获得了烟台市委市政府的“羚羊奖”,成为了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的率先打样工程。

  二是高起点布局两大主业,塑造园区核心竞争优势。园区规划伊始,便基于我市医药资源的叠加与禀赋,布局了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两大特色细分产业,分别打造了细胞与再生医学、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产业园,致力于解决我国基因编辑工具的原创性研发与突破性应用、国内医用同位素原材料90%以上依赖进口的两大“卡脖子”问题。其中,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产业园是目前国内取得医用同位素生产环评体量最大的园区。

  三是高标准搭建闭环式垂直生态体系,赋能入园企业降本增效。主要打造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平台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闭环式垂直生态体系,协助入园企业开拓研发需求和市场渠道,提供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全周期服务,重点搭建了门类齐全的九大公共服务平台,其中细胞产品中试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是目前国内该领域级别最高,内容最全的中试转化平台;特医食品中试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中检院食化所目前唯一在外设立的检测中心;化妆品CDMO是目前国内唯一高端化妆品领域的中试转化平台。上述平台建成后可降低入驻企业前期70%以上的落地成本,实现低成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四是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加速产业项目聚链成群。围绕两大特色细分产业,我们集团重点打造了从原材料生产、药物研发、中试转化、新药临床、产品生产、核药诊疗的核药全产业链条,成功将中国核医疗领先企业“双寡头”之一东诚药业在省外的13个核药板块全部引入园区;并通过与杭州、济南等政府的激烈答辩,顺利争取到国家卫健委研究所在细胞领域的两项国家任务书,包括10个应用方向,42个课题任务,4个临床级细胞资源库,9大产品管线以及7条CDMO生产线,带动50多个产业化细分市场应用,未来可孵化出100余家上市科技公司。

  截至目前,园区注册企业已达95户,其中产业化项目42个(100%来源于市外企业),一期厂房可出租面积的出租率已达56%,入园企业已有9个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明年有8个细胞药物计划取得临床批件。

  下一步,我们集团将以“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攻坚突破年”为引领,主动融入全市一体化招商大格局,重点招引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及具有延链、补链、强链、稳链作用的关键项目,以市场合作、配套集聚、专业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烟台万亿新征程。

  2024.5.16 11:30

  主持人宫海涛:

  感谢沙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生物医药是烟台重点打造的产业链之一,各要素保障部门积极联动,创新成果源源涌现,产业集群蓄势腾飞,在“链长制”工作机制的引领下,烟台市将牟平区和高新区作为东部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打造了体系完备的样板园区,产业发展实现率先突破、持续领跑,有效推动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好各自平台的传播优势,宣传好、报道好、解读好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亮点举措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五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