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面对流动党员集中学习难、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三难”局面,栖霞市着力构建“家在栖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品牌,围绕“学习、干事、服务”丰富载体平台,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线,流动又有为”。
丰富学习载体,确保“流而有学”
依托“果都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络课堂”,下设“精品课程”“专题党课”“红色剧目”“政策服务”“理论宣讲”5个模块,上传课程92节,满足流动党员线上学习需求。丰富学习载体。结合主题党课、主题党日等,开展“沉浸式”影片、“参与式”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在京流动党员党委流动党员到阳早、寒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增强流动党员的责任感、归属感、获得感。健全联系机制。推行“一联一”联系制度,由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带头联系在外党员,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日常沟通,确保学习政策有人教。
搭建干事平台,推动“流而有为”
开展项目推介会5次、发放宣传材料6万余份,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学习栖霞发展现状和优势5次,引导党员积极宣传推介栖霞。召开座谈会。开展人才回引座谈会4次,发动流动党员利用人脉资源积极搜集引资方面信息22条,回引人才26人,积极引导流动党员投身家乡发展建设。召开协调会。主动做好栖霞市委在京招商引资活动的部分联络服务工作,3次参与谈判、签约活动的组织工作,协助栖霞市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菜篮子集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在外党员“关系在老家、奉献在外地”。
联动服务保障,确保“流而有家”
由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配备1名专业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云指导员”及1名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担任党委专职副书记驻点指导,加强主题教育指导。落实服务保障。给予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工作经费8万元,打造1000平方米党建活动阵地、配齐党组织班子成员、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议事”。
(胶东在线记者 刘雯 通讯员 张丙翠 冯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