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2月25日(星期一)下午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福勋;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崔运政介绍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宫海涛主持。
宫海涛: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福勋先生;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崔运政先生。
下面,请孙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孙福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烟台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12月5日,市财政部门印发了《烟台市2023年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具体财政政策措施》(烟财办〔2023〕23号),这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攻坚突破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安排,下面介绍下有关情况。
一、政策出台背景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战略使命。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积极抓住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2022年12月底,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科学谋划实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部署12部分150条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今年8月,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是在山东举办的首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省委主要领导在会上明确提出,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9月,省财政厅印发《2023年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具体财政政策措施》,推出11个方面50条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财政部门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烟台实际,从政策、资金、体制等方面入手,牵头研究制定《烟台市2023年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具体财政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我市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任务攻坚突破。
二、政策主要内容
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措施》以九大发展战略为主线,共提出9个方面51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支持深入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围绕加强科创平台建设、支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等7个方面,创新支持方式,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例如,围绕科技创新发展,对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优秀的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给予资金支持;采用后补助的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二)支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聚焦新上和技改项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方向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进行补助,为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支持的工业技改项目分档提供贷款贴息。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上云、设备上云;对国家级和省级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聚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鼓励制造业企业绿色生产,对省重点建设项目用海给予海域使用金减免,支持装备型海洋牧场创新发展。
(三)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提振工业经济,实施先进制造业企业倍增计划,对龙头骨干型培育企业和高成长创新型倍增培育企业给予倍增发展奖励。围绕支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现有经营烟台港内贸航线的航运企业进行补贴,鼓励开辟外贸航线。围绕鼓励扩大有效投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奖励,对各区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谋划争取等方面开展季度考评。围绕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活动,支持举办文旅活动;推出培育壮大批零住餐市场主体的奖励政策,支持扩大汽车消费,支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
(四)支持建设美丽烟台。围绕绿色低碳建设、清洁取暖工程建设、推动国土绿化系统治理、发展碳减排政策工具、现代水网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一方面,统筹资金给予财政补助、落实生态补偿;另一方面,创新支持方式,在适合的项目上加大专项债券投入力度,增加碳减排金融资源供给。
(五)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支持粮食稳产增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实施种业攻坚项目,对粮油储备利息及费用给予补贴,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险种以奖代补,落实好各项财政惠民惠农政策,支持涉农补贴资金精准发放。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革,开展“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支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支持打造开放共赢新高地。立足烟台开放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鼓励对外开放。支持民航运输业发展,对烟台机场新开、加密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引进重大项目,实施外资引进财政激励政策,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鼓励扩大大宗商品进口,对企业进口大宗商品给予贴息支持。
(七)支持推进文化自强自信。落实公共文体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统筹资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开展常态化惠民演出,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大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
(八)支持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着力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住房租赁补贴覆盖范围,增强社会民生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居民普通门诊保障水平,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另一方面,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各级就业补助资金,落实职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
(九)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长岛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省定财政困难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挥税费政策引导作用。完善绿色采购政策,开展绿色采购专项检查。健全财会监督体系,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在全市范围开展财会监督和预算执行监督专项检查,抓好资产评估和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三、政策落实保障举措
下一步,市财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好落实,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做好政策宣传。为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将积极通过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实地走访等渠道,让市场主体对出台的各项政策应知尽知、能享尽享,切实保证每一项政策的可及性和有效性,让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发展红利。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部门将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统筹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财力保障。在预算安排上,针对明年即将兑现的科技创新发展计划、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补助、企业倍增奖励等重点项目,相关资金都已列入2024年财政预算中,集中力量保障政策落实。
三是注重财金联动。继续完善财金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贷款和担保贴息、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不断为先行区建设注入新的资金活水。
四是强化绩效监控。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密切跟踪,及时协调解决资金保障问题,对资金规模大、涉及面广的项目资金,将充分运用绩效评价、财政监督检查等手段,加强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实效。
宫海涛:
感谢孙局长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胶东在线记者提问:
今年,省里也出台了《2023年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具体财政政策措施》,请问咱们这个政策与省里的有什么区别?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福勋:
感谢您的提问!省里的政策对我们出台市里政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我们在研究制定政策时并没有完全依照省里的政策框架,而是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个性化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保证政策的衔接性。这次的《财政政策措施》与之前市里出台的《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等政策文件紧密衔接,并结合先行区建设实际需要作了系统化考量和财力匹配,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我们此次制定的政策中,不仅有对省级政策的落实推进措施,还结合烟台实际发展情况对特定领域的政策进行了拓展延伸。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除了对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研发进行补助,还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活动等进行资金补助,对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并在烟台市境内转化的成果进行配套奖励。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中新社记者提问:
能否从财政角度介绍一下我市近年来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工作情况?主要落实哪几方面的政策呢?
崔运政:
感谢您的提问!围绕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我们立足自身职责,强化政策引导,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推动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兑现工信领域相关政策。今年以来,拨付资金1.81亿元,用于62户制造业企业倍增奖励、配套上级重点项目、汽车轻量化研究院建设、企业家培训等方面。根据工作安排,尽快拨付资金3.68亿元落实新上和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项目、工业企业“小升规”等奖补政策,积极谋划人工智能、5G及工业互联网等前沿产业。在鼓励企业做优做强的同时,不断探索为工业发展注入绿色基因的道路。二是支持数字产业深度融合。今年统筹数字强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烟台市基层综合业务和数据应用平台、烟台市森林防火监测分析一体化系统、烟台市智慧水利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迭代升级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持续推进全市数字化转型。三是支持发展绿色经济。研究出台《烟台市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支持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智能低碳城市建设,重点支持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制造等项目。加快培育绿色产业链条,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5.1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等。四是引导绿色建材提质增效。用足用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国家级试点政策,先后赴湖州市、绍兴市学习考察,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烟台特色试点方案,筛选确定烟台市妇幼保健综合楼新建、烟台市中医医院扩建等6个市级重点公共卫生医疗项目作为试点项目,总投资额达103亿元。五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2023年筹措资金1.04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奖惩、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等,激励引导区市落实环境保护职责,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降低能耗强度,实现绿色发展。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凤凰网记者提问:
政策将支持实施扩大内需作为一大战略,促消费扩内需也是今年以来各地开展工作的重点,请问我市今年在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方面有哪些举措?
崔运政:
感谢您的提问!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今年以来我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不断发掘扩大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一是引导文旅消费复苏升级。支持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活动、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烟台分会场活动,鼓励文化场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对首次进入统计部门联网直报库的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在库稳定经营三年,由市级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全市年度营收规模前10名的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各奖补10万元。三是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对品牌首店入驻、建设、运营、首发给予5—100万元奖补;支持商业设施运营单位等开展投资促进和商务推介活动,每成功自主招引一个符合规定的品牌首店,给予10—20万元的奖励;首店落户后,年度内在烟台市连锁发展5家以上门店的,每店最高给予5万元奖励,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四是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全年统筹资金3600万元用于发放汽车、购物消费券;筹措资金1200万元用于山东夏日消费季启动及“‘参’入烟台 拥‘鲍’大海”烟台夏日消费季系列活动,推动消费快速升温;拨付资金300万元开展“烟火瑶台 惠享金秋”消费促进月活动,充分激发消费活力。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宫海涛: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市财政局刁国栋,联系电话:6254615。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