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23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烟台市政府副市长梁勇,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祖玲,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徐仲伟,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宋贤成介绍有关情况。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烟台市政府副市长梁勇先生;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祖玲先生,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仲伟先生,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贤成先生。
下面,请梁勇副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梁勇:
下面,介绍一下我市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全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建设,12月13日下午,专题召开了加快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全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江成,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建设“两区”的重大意义,聚焦在配置供给、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治理高效等方面当先导作示范,吹响了“两区”建设的冲锋号。
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先导”、全省“示范”为标尺,大力实施“水网+”行动,持续优化市级水网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加快构建起“三网四带”现代水网总体格局。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具体任务:
(一)构筑水民生服务网方面
一是推进重点蓄水工程建设。充分挖掘现有水源调蓄工程供水潜力,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今年年底前王屋大型水库增容工程完工,明年5月底老岚水库通过蓄水验收,推进海阳留格地下水库和山吴家小型水库建设,实施莱州赵家水库增容工程等等。到2025年,新增供水能力1亿立方米,地下水储备量4700万立方米、可利用量2400万立方米。
二是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统筹全市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利用。完成胶东调水干线新增蓬莱分水口工程建设,新建庙埠河水库向临疃河水库调水工程等连通工程;到2025年,新增水资源调配能力1.2亿立方米。加快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供万华工业园再生水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到2025年,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1.53亿立方米。
三是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按照省级推动、市级统筹、县级落实原则,开展农村供水三年攻坚行动,在平原区重点建设大水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山丘区重点建设区域规模化供水工程。到2025年,新建水厂10座,续建水厂8座,扩建水厂1座,惠及约180万农村群众;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四是推进农田灌排体系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农田灌排体系建设,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大力发展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到2025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33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445万亩。
(二)构筑水安全保障网方面
一是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深入推进“母亲河”全流域治理三年行动,对大沽夹河、五龙河、王河、界河等中小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完成“母亲河”治理14条。到2025年,新增河道治理长度1210公里,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超过80%。
二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为重点,全域推进143个市级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先蓄后排、多蓄缓排、蓄排结合,提高城市内部调蓄能力。到2025年,全市建成区6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三是加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常态化开展水库水闸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对病险水库水闸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到2025年,完成520座水库水闸安全鉴定;完成留驾中型水库、宫家岛橡胶坝等3座闸坝以及龙口、莱州等区市2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勾山水库清淤。
四是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坚持日常防治和应急处置相结合、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人员转移、隐患排查整治、监测预警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加快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到2025年,完成蓬莱区大赵家、海阳市东刘家等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
五是加强防汛非工程措施。建成用好“烟台市智慧水利”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大沽夹河数字孪生流域和门楼、庵里水库数字孪生工程。到2025年,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达到85%。严格落实预报、预警、预案、预演“四预”措施,完善水库泄洪、河道行洪等预警机制,分类细化堤防、闸坝等工程抢险预案,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和应急预案演练,确保标准内洪水安澜无虞、超标准洪水有效应对。
(三)构筑水生态保护网方面
一是抓好河湖生态复苏。以“让水流起来、让河活起来”为目标,多源互济保障重点河流全年全线有水。实施拦坝蓄水,新建大沽夹河、王河等拦河闸坝 50座;实施跨区引水,以大沽夹河为中心,联通勤河、横河等城市河道,日引水规模超过12万方;实施生态补水,加快黄水河人工湿地再生水净化等项目建设,实现“一江清水入海流”。
二是抓好地表水质提升。打好碧水保卫战,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96条河道健康评价,“一河一策”制定治理工作方案,大力推动大沽夹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辛安河、套子湾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以及南郊污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到2025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3.6%。
三是抓好地下水保护。按照“平时限采涵养、旱时应急备用”原则,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严控地下水开发强度。同时,对莱州-龙口、福山-牟平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运用控采限量、节水压减等方式进行修复,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到2025年,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在4亿立方米以内。
四是抓好水土流失防治。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更优的生态产品。到2025年,完成综合治理面积58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1.8%以上。
(四)建设滨河交通示范带方面
依托大沽夹河、黄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统筹堤防建设与交通工程,建设防汛抢险、旅游观光、休闲运动等兼顾的城乡交通路网,打造滨河交通示范带。
(五)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带方面
坚持以骨干河道、大中型水库连通南北海岸、串联胶东文脉,发掘历史、文化、生态等资源,构建“一河一湖一特色”高层次水旅产业体系,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带。抓好大沽夹河美丽河湖建设,逐步形成水清滩美岸绿、服务设施齐全、空间形态优美的城市发展新轴线。
(六)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带方面
积极融入全市“核风光氢储”新型能源体系,力争将杏花山抽水蓄能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滚动调整名单。以“水”为源,建设位于大沽夹河下游总面积53平方公里的烟台未来科创城,支持特色农业产业、特色饮品发展,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带。
(七)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方面
注重将区域水网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系统开展水系连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坑塘治理等工程。到2025年,建设5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美乡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在发展大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工作中,我们将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坚持市负总责、县抓落实,奋力推动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全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为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后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梁市长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大众日报记者提问:
请问关于争创水网先导区、示范区,前期我市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张祖玲: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兴水对于我市这样受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城市份尤为重要。我市今年成功申报成为全省唯一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近230亿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构建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民生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市级骨干水网格局,为国家水网建设探索路径。
我市能够成功创建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主要体现在三个明显优势:
一是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水网建设,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作为系统治水、破解全市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关键一招,作为全面兴水、推动水网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江成书记亲临一线调研,作出“全面畅通区域小循环、打通全域大循环”的重要指示,为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郑德雁市长先后10余次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对现代水网规划把脉定向、就年度项目建设进行研究论证,实地督导检查老岚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牟树青副书记、梁勇副市长多次组织研究水网建设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和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烟台现代水网建设有力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5.5亿元,提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二是统筹抓好规划引领。聚力理念转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重点、强化结果检验,坚持市县自足、适度超前,河库相连、骨干支撑,河河拦蓄、供需优配,坚持“五化”理念,加快“五大”转变,努力构建“水安、水美、水智、水富、水活”的现代水网。聚力水网规划,2022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印发实施《烟台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烟台市现代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现代水网建设,聚力构建形成“两干五库七脉支撑、三区五源五水统筹”全市现代水网格局。聚力中心突破,紧紧围绕“保中心、保民生、保产业、保应急”的目标,统筹推进“七库三线”中心城区水网工程,加快实施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水网建设,到2025年,新增供水能力1亿立方米/年和水资源调配能力1.2亿立方米/年,全力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
三是更加注重守正创新。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把水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围绕建好用好现代水网,兼顾多方面因素,注重多目标平衡,强调在持续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等传统水利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资源配置,保护水生态,改善水民生,做强水经济,积极推动河湖生态价值转化,加快培育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新业态,努力塑造烟台水利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治水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兴水思路的深度拓展,是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治水兴水的创新性实践,在烟台治水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建设国家先导区和省级示范区,是烟台水利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下一步,全市水利系统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当先导、作示范”,牢固树立“大水利观”,统筹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加快构建形成“循环通畅、集约高效、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管理智能”的市级现代水网,努力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扛大旗,在全省水利现代化实践中挑大梁,在全国水网建设示范引领中打头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提问:
据了解,再生水利用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请问结合我市加快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目前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现状如何,以及下一步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谢谢!

徐仲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建成运行1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规模126.4万方/日,再生水利用设计规模75万方/日,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及以上排放标准。2022年,全市实际污水处理量2.37亿方,再生水实际利用量1.14亿方,再生水利用率48.1%。其中用于景观环境28.5%,用于工业企业17.7%,用于城市杂用1.3%,用于绿地灌溉0.4%,用于其他(比如建筑施工等)0.3%。
目前全市最大的再生水利用项目为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供万华工业园再生水项目,该项目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生产高标准再生水供工业企业使用。项目设计规模20万方/日,实际利用12万方/日,生产的再生水主要供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能烟台发电有限公司、烟台东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使用。
二、下步打算。一是积极拓宽再生水利用渠道。按照“优水优用、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的原则,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优先用于工业回用、市政杂用、园林绿化和河湖景观用水,以实现再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不断拓宽再生水的使用用途,推动再生水与其他水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用水格局。督促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建设泵站、铺设压力管道等方式,将再生水提升至河道上游进行河道补水,结合河道周边环境整治、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城市河道景观环境。鼓励城市污水厂在进行厂区内部清洁、绿地浇灌时,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自产的再生水,实现污水厂内部水循环利用。到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以上,到2035年,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二是有效提高再生水产能水质。加快推进套子湾污水厂供万华工业园二期项目和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及再生水利用等工程,到2025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设计规模提升至93万方/日。大力实施套子湾污水厂、栖霞污水厂、牟平污水厂、蓬莱污水厂、招远污水厂等提标改造工程,到2025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规模60%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准四类标准。
三是全力营造再生水利用浓厚氛围。积极宣传再生水利用的可靠性,让公众认识到再生水是稳定的第二水源。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节点,结合城市管理进社区等活动,加强再生水利用宣传,提升群众节水用水意识,营造全民积极参与再生水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胶东在线记者提问:
在我市现代水网规划中,海水淡化作为非常规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有哪些具体推进措施?谢谢!

宋贤成: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同时又是海水资源丰富的沿海城市,全市有12个区市靠海,海岸线长1071公里,拥有发展海水淡化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水淡化作为非常规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市现代水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海水淡化项目27个,日产海水淡化能力突破14万吨,提前完成了现代水网建设攻坚行动任务目标,下步我局将聚焦水安全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海岛用水安全。充分发挥19处海水淡化站作用,全力保障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崆峒岛等15个有居民海岛以及螳螂岛、喉矶岛、高山岛、车由岛等4个无居民海岛的水源供应,为海岛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全力保障沿海电厂用水安全。充分发挥山东华电龙口公司(日产2万吨)、华能烟台八角热电有限公司(日产1.8万吨)、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日产1.5万吨)、国家能源蓬莱发电有限公司(日产1万吨)、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日产8000吨)等5个海水淡化厂的作用,确保沿海电厂淡水供应安全可靠。
三是全力保障沿海工业园区用水安全。充分发挥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日产3万吨)海水淡化项目作用,为工业园区用水提供安全保障。加快推进龙口裕龙岛日产14万吨(二期)和万华化学(蓬莱)日产10万吨两个大型工业园区海水淡化项目,争取2024年建成投产,力争全市日产海水淡化能力突破30万吨,为我市现代水网建设作出海洋贡献。
主持人:
感谢宋局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对我市意义重大。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各自媒体优势,精心采制稿件,创新报道形式,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醒目位置,把这些成果宣传出去,为烟台水利事业改革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