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实录】“烟台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胶东在线  2023-12-19 13:58:49
A+A- |举报纠错

  12月19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烟台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副市长张志新;烟台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谭克良;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张军介绍有关情况。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烟台市副市长张志新先生;烟台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谭克良先生;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先生;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张军先生

  ,请张市长有关情况。

  张志新:

  首先,感谢大家多年以来对烟台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以来,烟台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国家、省决策部署积极贯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支撑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中提质。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烟台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情况。

  第一,全面强化政策供给,有力推动知识产权质量提升

  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烟台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纲要》《烟台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烟台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释放政策利好,优化发展环境,支撑引导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各项指标实现高位增长。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798件,年均增幅24.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44件,较2019年底提高14件。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7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达到898有效注册商标超过16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有效量到达261累计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8项、银奖3项、优秀奖59山东省专利奖特别奖3,位居全省第1

  第二,全面促进知产融合,有力激发知识产权创造动能

  围绕全市“9+N”重点产业及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坚持知识产权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促进。探索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建成6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12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和转化运用服务,推动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组织实施15项产业及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67项企业专利导航项目,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余家,挖掘高价值发明专利500余件,获得发明授权1576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筹建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的地理标志运营中心,设立中国特产·烟台地标馆,在主流电商平台搭建起首个宣传、销售烟台地理标志产品及特色农产品的固定渠道,打造了以品牌赋能、产地溯源、维权打假为核心的地理标志全链条服务烟台模式。据统计,2021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620.46亿元,占GDP比重为18.60%同比增长6.9%,提升明显2022年烟台地标产品年度产值达48亿元,地标商标年度产值达12亿元同比增317%29个品牌上榜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价值2987.31亿元,上榜数量和品牌价值均位居山东省前列。

  第三,全面助力金融创新,有力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

  深入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提质增量,国内首创一次审批、多次发行、国企平台信用支撑的储架式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模式,省内率先发行2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项目资金规模共计13亿元,为28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中长期融资4.32亿元。全面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设立30亿元规模的市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面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资金补偿,2020年以来,全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近800笔,质押金额达136亿元,助企纾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设立规模8000万元的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基金,全力支撑智慧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重点知识产权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制订专利技术转化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2项,推动1项国际标准提案,共转让许可专利技术6625件,207家中小微企业转化高校院所专利技术415项。

  第四,全面丰富平台载体,有力打造知识产权发展良好生态

  以烟台黄渤海新区知识产权园为载体,全力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引进33家国内外优质服务机构,构建“1个市级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核心枢纽+4个功能平台+N个产业平台的一体化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打造线上大平台、线下大市场的多元化服务格局,形成知识产权全链全域协同发展集聚效应。整合两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资源优势,依托烟台大学建设知识产权学院,构建烟台知识产权公共书房,打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学科研究、产教合作的一体化平台。2020以来,面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司法机关、企业及服务机构、高校院所等相关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或学生组织开展300余次集中培训培养活动,惠及近3万人次。

  下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强化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服务水平,高标准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媒体朋友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宣传报道,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烟台知识产权工作,讲好烟台知识产权故事共同推动烟台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市长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提问:

  这三年多的运营城市建设推动烟台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请问下一阶段烟台的知识产权工作有什么安排部署?

  谭克良: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获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是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重大机遇。三年来,我们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区域、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机制供给,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有效优化全市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有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创新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市仍然存在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不够活跃、与产业发展融合不紧密、专利产业化率不高等短板弱项。

  下一步,烟台市将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建设工作,以知识产权全链提升,激发创新活力,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机制供给,实现知识产权常态长效创新发展。统筹科技、财政、金融、人社、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资源整合和政策协同,总结推介典型措施和样板案例,着眼常态长效强化建章立制,一体推动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和相关地方标准制修订,加快实现知识产权政策、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有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二进一步强化创新试点示范,引领知识产权全链条提升。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优势示范企业培育等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引领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实现全链条质量提升,打造知识产权发展新高地三是进一步提升平台载体实效,加速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加速显现。贯彻落实国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部署,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产业运营中心等平台载体运行实效,盘点整合全市高校院所、大型企业专利,重点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推动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和供需精准对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高质量科研成果是助推科技产业变革的重要基础。请问,在聚焦支持烟台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本地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等方面,今年以来我们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杰: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成果转化作为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基层科技部门的主责主业,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政策先行、机制创新、交易活跃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一是坚持以体系完善推动成果转化。按照“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技术经纪人”的服务链条,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支持烟台国际技术市场建设,今年以来,烟台国际技术市场举办政策惠企、成果发布活动12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12项,起草国家级科技成果评价团体标准1项、省级科技成果评价标准1项。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备案烟台万方财税咨询有限公司等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8家,全市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7家。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训,培训国家级技术经纪人75人,全市技术经纪人达到232人。通过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成果加快转化。

  二是坚持以政策支持引导成果转化。全面落实《烟台市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资金实施细则》,支持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对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0万元以上且促成不低于3项重大科技成果在烟台转化的,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今年对鲁东大学、烟台大学2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共补助97.36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合同输出方按照技术交易额给予不超过1.5%的资金补助,今年共补助68家企业336.96万元;对获得2022年省科技奖的16项成果给予资金补助520万元。

  三是坚持以机制改革激活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制定了《烟台市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引(试行)》,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稳步探索科技成果多元化评价模式,依托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以及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探索开展市场化定价交易等相关工作,形成了协议定价、成果拍卖、作价(评估)入股等市场化成果交易模式,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四是坚持以载体搭建支撑成果转化。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建设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一批国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今年,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与19家企业签订技术合同,推动14件专利以作价入股方式进行转化,带动产业投资1.92亿元;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发布了新型抗肿瘤小分子候选药物8项科研成果,转化交易合同额1.6亿元

  五是坚持以科技服务保障成果转化。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难”问题,推出“科信贷”“成果贷”等支持政策,为企业贷款、银行放款提供“一条龙”线上服务。今年共帮助764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41亿元,为1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补助资金1513万元,极大降低了企业贷款成本。积极搭建成果对接交流平台,举办2023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半岛分会)、2023八角湾创新大会、烟台市与西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达成成果转化合作意向120余项,打通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凤凰网记者提问:

  高层次人才是创造知识产权的生力军。10月份,我市刚举办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如何发挥大赛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为知识产权创造提供人才支撑?

  张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博士后是最活跃、最具潜力、富有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在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知识产权创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辐射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人才工作品牌赛事,烟台承办这次赛事,进一步深化了与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助力烟台聚天下英才、强发展动能。

  我们将以大赛为纽带,招引更多项目落地转化。此次大赛共吸引海内外6206个博士后团队项目参赛,1540个团队项目进入总决赛,产生金奖55个、银奖109个、铜奖164个,获奖项目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些项目的投产将填补产业领域空白。总决赛期间,共有61个人才项目签约落户我市。下一步,我们将持续邀请有关参赛团队、参赛人员和海内外博士后人才到烟台实地考察,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筛选匹配人才和项目,促成更多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落地烟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我们将建强人才平台,打造近悦远来良好生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和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平台,绝大部分出站博士后成为单位的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处、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处,全市累计设立科研工作站31处,省创新实践基地30处,累计招收进站博士后231其中今年新招收博士后69,同比增长81.58%。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烟台市重点产业,挖掘筛选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建载体,组织开展专项辅导和培训,有的放矢地开展博士后工作站申报工作。

  我们将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各类人才集聚。近年来,我市构建起“青年人才万元补贴、领军人才百万资助、顶尖人才亿元支持”的政策体系,在省内率先实现从博士到大专普惠性补贴全覆盖。大赛高品质推介了烟台一流的人才政策、宜业宜居的生活环境,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氛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专项计划,积极参与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组织举办名企名校行全球博士论坛暨博士招聘大会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等高规格引才活动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来烟创新创业。

  主持人:

  感谢张主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位记者朋友2020年烟台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以来,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结合我市经济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聚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促进优势,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各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有力的支撑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在黄金版面、重要时段、醒目位置,宣传报道好我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取得的亮点成效,为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

初审:宋佳千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