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烟台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情况发布会,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隋玉娜;烟台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评;烟台市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政务服务科科长黄金龙介绍有关情况。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隋玉娜女士;烟台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评先生;烟台市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政务服务科科长黄金龙先生。本场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我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隋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隋玉娜:
大家上午好!诚挚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向一直关心、支持政务服务工作的各界朋友,特别是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网通办”是指依托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统一网上办事入口、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整合政府数据资源、创新打造服务功能等措施,努力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足不出户、一网通办、一次办好”。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一网通办”工作,将其作为推行“不见面”审批,贴心服务企业民众,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不遗余力推进落实,为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面,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建好全市“一张网”,变群众“线下跑”为“网上办”。一是打造统一平台,推动服务“应上尽上”。以“爱山东”为统一品牌,统筹规划建设烟台市政务服务平台,根据企业和群众需求,全面整合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咨询和办事入口,将公积金、社保医保、住房交通等各类热点事项、高频服务全部纳入政务服务网,并设置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税费缴纳等服务专区。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解决了多网并行、多口申报、多系统注册等长期困扰企业群众的问题,实现了“只进一网、只登一次,办所有事”。二是提升网办深度,助力群众“免跑腿、快办事”。根据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对政务服务事项“三上”(上网、上平台、上中台)工作有关要求,我们对国家出台的网办深度标准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解读,印发了《关于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情况的通知》,明确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要求或涉密等特殊情况的,必须上网运行,并逐部门、逐事项开展对接工作,持续提升事项网办深度。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0752个政务服务事项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上网运行,上网运行率达100%,可网办率达到99%,可全程网办率达到80%以上。三是规范网办标准,实现“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根据《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工作方案》部署,我们按照“标准规范、四级统一”原则,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进行调整优化、线上线下同步更新,并统一标准、统一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确保企业群众在电脑端、手机端、自助端、窗口端能够获取同质服务。
(二)数字赋能丰富“工具箱”,推动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升级。针对“流程繁琐”“智能化不够”“体验感差”等网办瓶颈性问题,大力开展政务服务平台数字化建设,多措并举破解网办的痛点、堵点、难点,全面优化群众“办事体验”。一是重塑办事流程,提高网办“流畅性”。站在办事群众的角度,对事项网上申报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将原先平均5个申报环节简化至3个,定制个性化电子表单,实现基本信息“自动获取,免填写”。同时,我们全面开发启用了“零基础”模板,添加温馨提醒、图标提示、样表和空表下载等贴心功能,让办事群众“一看就懂、一填就对、一次办好”。二是加强数据共享,实现材料“免提交”。在政务服务平台创新研发“证照共享”功能,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配置电子证照2486个,身份证、营业执照等249类证照实现了数据共享,全市7944个政务服务事项的1.3万余份申请材料实现了书面“免提交”,全面提升了网办智能化、便利度。该做法荣获第二届全国政务服务数字化实践“典型案例”。三是加强设备连通,提高申报“便利性”。针对网办材料提交繁琐、不便利等问题,优化政务服务平台“本地上传”“我的资料库”等功能,并针对群众反馈意见研发“手机扫码上传”功能,办事群众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电子材料从手机移动端上传到电脑端。四是创新应用“扫脸办事”,打造网办“新体验”。针对企业经办人网上办事身份认证难的问题,在省市大数据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首创“扫脸办事”服务,通过摄像头脸部扫描方式对企业经办人身份进行“秒核验”,彻底解决了企业网办的难点、堵点,缩减企业网上申报时间80%以上,惠及全市涉企服务事项1.6万余件,该项工作荣获第三届全国政务服务数字赋能“金典案例”。五是打造线上电子签名,推动网签“实用化”。针对办事群众现场签名“多跑腿”的痛点,积极争取“电子签名”全省应用试点,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配置电子印章2446个,政务服务平台1.2万余件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签”应用,切实解决了办事群众“携件跑”“现场签”等诸多不便。
(三)加强引导当好“推广员”,打造“一网通办”口碑效应。一是“引导办”,营造“愿网办”氛围。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渠道,累计推出“云享政务”有问必答系列短视频解说32期,对企业登记、施工许可等事项的网办便利化进行广而告之,同时,在服务大厅配备“大导服”团队,对网上审批进行宣传引导,扩大群众知晓面、认可度。二是“协助办”,构建“能网办”环境。在大厅设立“网上办事体验区”,对不熟悉网上操作或未注册政务服务网账号的办事群众,由工作人员协助进行网上注册,针对全市1559个高频服务事项,制作发布图片、影音双解版服务指南。同时,制定发布个性化外网申报《操作手册》,供群众查询使用。三是“代理办”,推行“易网办”模式。为满足老年、残障等特殊群体网办需求,我们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进行了“无障碍阅读”改造,同时,提供“保姆式”免费帮办代办服务,自愿申请、全程无忧、优质高效。2023年,我市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140万,网办件数量达到231.3万件,实际网上申办率达到80%以上,为办事企业群众减免材料383.9万份,材料减免率达到65%以上。
“一网通办”工作技术复杂、任务艰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工作,在流程优化、功能开发、体验提升、宣传推广等方面继续谋创新、出实招,真心实意建好政务服务线上“高速路”,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与满意度。同时,真诚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及媒体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积极为政务服务建言献策,让我们共同携手建设一个亲民、为民、便捷、高效的智慧政务!
主持人:
感谢隋局长的全面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我想请问“一网通办”都有哪些渠道可以办理,具体的网办流程是什么?

黄金龙: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目前咱们烟台市“一网通办”的官方网站是烟台市政务服务网,办事企业群众可以在互联网电脑上,通过百度、360等浏览器搜索“烟台市政务服务网”点击进入。首选需要注册一个平台账号,登录后可以在“办事服务”模块中,搜索您要申办的事项,根据服务指南、办事提醒进行材料准备,申报过程中对于您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基础信息可以自动获取免填写,对于您已经生成电子证照的申报材料,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自动获取相关证照材料,不需要申请人提交。事项申报完成后,相关服务窗口会通过系统后台进行受理审批,申请人可以在政务服务网上随时掌握业务办理进度。
同时,我们也在政务服务网“办事服务”页面上发布了《网上办事操作指南》,对具体的网办申报流程进行详细的视频讲解,供办事群众快速学习掌握。每个事项公布的办事指南中都有具体的业务咨询电话,在网办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拨打咨询电话询问。另外,在手机端大家也可以通过下载“爱山东”APP,注册登录后进行网上办事。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提问:
请问我们现在鼓励引导线网上办事,那咱们日常是如何保障网上办事正常运转的?谢谢!
黄金龙: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了能够给办事群众、企业提供一个性能稳定、高效便捷的办事平台,我们除了不断加强平台数字化建设外,还建立了一体化运维保障机制,每日进行自查巡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处理,实时跟踪问题解决情况,以确保平台稳定有序地运转。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有对各级各部门的专项业务考核,对网办流程通畅度、网站功能易用度等工作进行督导督促。比如,针对网上办事路径通畅方面,我们组织专职团队针对市县乡村四级事项,定期开展常态化“模拟申报”测试工作,通过外网模拟申请办件的方式进行逐事项、逐流程、逐要素测试,同时对事项展示各项要素的准确性进行核验,对发现问题督导落实、立整立改,确保网上办事“信息准、路径通、反馈快”。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凤凰网记者提问:
请问“一网通办”改革下步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动向?谢谢!

王评: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一步,“一网通办”工作的重点将放在深化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数智集成建设方面。根据省平台优化提升统一安排部署,持续加强政务服务平台智能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网站改版升级,优化数据核验、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电子签名、扫脸认证等各项服务功能,实现事项申办全流程智能化、便利化。同时,精准聚焦高频事项与服务场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依托“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应用,提高政务服务自动化程度和办理效率,推动“一网通办”向纵深发展,让企业群众能得到个性化、智能化以及数据共享等增值服务,切实提升办事企业体验感与获得感。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感谢王主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招硬招。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充分发挥各自平台的传播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把这些好政策宣传出去,让广大企业、市民朋友尽早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