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挖掘大运河(山东段)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山东内河港航物流发展成效,讲好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故事,结合中央网信办“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安排,8月28日至30日,山东省委网信办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通江达海好‘运’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胶东在线枣庄8月29日讯(特派记者 赵竹建)山东省第一家获得批准实施内河港口规划的城市,“一港四区六作业区”的规划发展格局,规划各类货运泊位总数122个,设计吞吐能力达到6750万吨,这便是枣庄“城为港兴、以港兴市”发展新格局。
京杭运河枣庄段流经4区(市)14个乡镇,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辖区现有船闸5座,节制闸5座,航道总里程113.4公里,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在2022年6月升级为二级航道,可常年通行2000吨级船舶。运河,是枣庄这座城市特有的资源和最具比较性的优势。

运输货物的驳船不停穿梭于河面之上,忙忙碌碌。运河两岸,是正在进行的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护岸施工。“我们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原来的三级河道标准提升到二级,达到河畅、坡稳、水清、岸绿,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整治工程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工程整治起点为韩庄船闸下游引航道终点处,终点为京杭运河苏鲁省界处的陶沟河口,全长38.5公里。”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港航和机场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邵学良介绍。
记者了解到,2022年,枣庄港口吞吐量2229.2万吨,在2021年增长39.9%的基础上再增长30.1%,较2019年1170万吨实现三年翻一番。今年1-7月份,枣庄港港口吞吐量1200万吨,同比增长6.1%。港航各项指标数据均持续升高,来货量、发货量、船舶过闸量持续增长。

到2025年,枣庄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万标箱水平,培育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港口物流企业2家,铁水联运量占比达到20%以上,重点港口物流园区覆盖率达到30%;到203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在京杭运河沿线港口中跃升至第一梯队;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万标箱水平,培育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港口物流企业2家,铁水联运量占比达到50%以上,重点港口物流园区覆盖率达到60%。

沿运河而上,万年闸船闸赫然耸立。万年闸船闸是京杭运河长江以北第十个航运梯级,主要包括万年闸船闸和万年闸复线船闸,均为国家II级标准船闸。2022年共通行船舶79975艘次,通过量9775万吨。
在主航道下游20公里处,是枣庄境内另一座船闸——台儿庄船闸。台儿庄船闸是京杭运河长江以北第九个航运梯级,是京杭运河进入山东的第一座双线船闸,主要包括台儿庄二线船闸和台儿庄复线船闸,均为国家Ⅱ级标准船闸,2022年通行船舶92476艘次,通过量11526.58万吨。
“全新”的京杭大运河将为枣庄市沿运地区增强产业承载、集聚和升级,扩充沿运产业发展有效空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促进运河文化产业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继续擦亮枣庄“活着的运河”文化展示窗口。届时,一条激荡着高质量发展活力“黄金水道”将再次释放“黄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