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5月2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付昕)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5月20日上午,由滨州医学院、山东医学伦理学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爱的表达”艺术展》,在滨州医学院图书馆成功开展。

在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吴思琴同学欢快灵动、节奏跳跃的陶笛声中,艺术展的帷幕缓缓拉开。特殊教育学院李永康等同学演奏的《年轻的理想》乐曲,仿佛在诉说,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经过凤凰涅槃,绽放出韶华风采。烟台星海艺校的孩子们用欢快的歌曲《山海已无恙》,向在场观众诉说奋斗和奉献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特殊教育学院吴幽等同学动情朗诵的《胶东乳娘》,诠释了母爱似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凝聚了社会的良知感恩。
开幕式后,“爱的表达”艺术展及盲人象棋、推拿义诊、串珠体验等融合体验活动的多彩互动,将本次助残主题活动推向高潮。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国留学生,惊讶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来自于一群特殊群体,留学生们不禁为他们的天赋和才艺感叹,连连点头称赞并竖起了大拇指。

本次“爱的表达”艺术展共展出近200幅艺术作品,主要来自自闭症画家丫毛、言听障碍画家王磊、言听障碍画家王芳、滨州医学院听力障碍大学生及社会其他存在身体功能障碍的残疾朋友们。画家丫毛从小喜欢绘画,幼年创作的水彩作品《大公鸡》被烟台市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欧洲小镇》入选欧盟驻中国大使馆2019年台历,并在人民大会堂颁奖。2021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齐鲁美术馆聘为“特殊聘任创作员”。言听障碍画家王磊是当代工笔花鸟人物画家代表,二十四岁加入中国美协,成为中国美协最年轻会员之一。曾多次代表中国残联参加各国交流展,2015年创作的桐花系列扇面作品被尼泊尔大使馆收藏。2016年创作的《惊梦系列》参加国际巡回艺术展。2017年其作品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滨州医学院在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始终走在前列。38年来,滨州医学院积极探索残疾人高等医学教育“多元化”发展模式,深化特殊教育与康复医学融合发展,构建了融合多学科门类的“大康复”体系,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残疾人高等医学教育之路,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400余名胸怀仁心、身怀妙术的医疗康复行业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楷模和先进典型,为普通本科高校培养残疾人大学生提供了成功范例。滨州医学院副院长王广成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道。
烟台市妇联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关爱残疾妇女儿童,并致力于为残障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服务,努力增强广大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烟台市妇委会挂职副主席郭绍华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她呼吁更多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关心关爱他们的行列,带动更多的特殊群体及其家庭创业就业。
烟台市残疾人联合会挂职副理事长宫健伟指出,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共同举办“爱的表达”艺术展,这充分体现了滨州医学院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烟台市残联将团结各方力量,进一步倡导、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及良好社会氛围,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大力推进该市助残事业发展,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此次艺术展总策划韩丹告诉记者:“我们在活动现场,设计制作了千万条红线连接一颗颗红心的造型场景,象征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助残、扶残所做的一件件实事,就像一条条红线连接一颗颗红心,又像一根根血管汇聚成一片片爱心。所谓残障无情,人间有爱。愿我们的一颗颗爱心,能为残障人朋友撑起生活中的一把伞,扶残筑梦,共创未来!”
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曹同涛介绍,此次“爱的表达”艺术展是滨州医学院践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关爱特殊家庭、帮助特殊家庭,推动助残事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营造残健共融,扶残助残的和谐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医学伦理学学会康复医学分会会长、滨州医学院康复学院党总支书记崔良波表示:此次艺术展是山东医学伦理学学会康复医学分会继《星星学堂》《母亲节为爱撑伞》等系列活动的延续,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系列公益活动,诚邀社会各界人士一起扶残助残。
本次“爱的表达”艺术展将持续一周时间,展厅将不断增加不同主题的艺术元素,以此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浓厚的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