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4月6日讯 (通讯员 周洁) 人勤春早功不负,奋斗实干启新程。进入2023年,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坚持立足“能力、效率、安全、环保、服务”工作基调,有力有序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港口生产运行稳步向好,港口经济效益逐步增长,各项数据全线飘红,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主动服务,优化审批,以切实提升港口综合能力为核心,大力支持港口重大项目建设投产。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外接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具备投产条件,102万立方米原油罐区工程和300万立方米原油库区工程前期手续稳步推进,原油卸储运一体化项目西港区至裕龙石化105公里输油管线工程全线开工建设,LNG码头工程港池疏浚、码头构件预制、钢管桩等准备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优化港区接卸、中转、储存产能配置,为保障原油、铝土矿等国家重点战略物资供应链稳定与安全,增强能源和矿产资源等国家战略物资储存能力,支撑万华集团等临港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延长原油混兑等产业链价值链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港口服务。


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一季度,烟台黄渤海新区主要港口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港口经济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958.66万吨,同比增长4.58%;完成危险货物吞吐量929.17万吨,同比增长6.69%,均超月度计划。

干散货业务基本盘持续稳固。依托“几内亚矿山—烟台西港区—厂区”的铝矾土全程物流链,精准对接几内亚及西非经济建设需求,推出面向非洲西海岸的件杂货班轮直达航线,铝矾土运输量同比增长3.82%,铝矾土全程物流“最后一公里”和中非双向物流通道建设不断拓展,助力“一带一路”延脉扎根。其中,创新推出“套泊热接”作业新模式,大幅提高了泊位利用率和船舶中转率;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不断优化,码头综合作业效率提升20%以上,船舶平均在港停时压缩7%,港区操作司机缩减30%以上。

原油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抢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新政策新机遇,充分发挥30万吨级原油码头、560公里长输管线、150万立方米原油罐区优势,以原油管道复线新增运能持续释放为突破点,有效依托“油气供应链海陆兼备、能源储备体系安全可靠、安全生产体系管控有力”的“门到门”平台,输送原油量超过560万吨,为助力华东地区“原油大动脉”保通保畅添加强劲势能。

混配特色业务实现突破。一季度中,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混配市场份额,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指导港口企业充分利用好自贸区通关、保税等政策条件,以供应链体系和多式联运建设为发力点,主打铁矿石、原油等优势货种混配品牌,取得突破性进展。铁矿方面,充分发挥“大码头+大保税+自动化”集聚效能,混配铁矿日韩保税转口量累计突破3000万吨,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原油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原油智能混兑控制系统,完成多油种多比例的精细化混兑,原油混兑同比增长6.1%,不断助力烟台港打造北方重要的原油混兑基地。

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突破发展。下一步,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将继续锚定工作目标,聚焦年度任务,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在助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服务,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上务实创新,在守牢守好底线工作上压实责任,努力实现港口能力、行业效率、发展安全“三个突破”,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