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9月19日讯(记者 贾楚航 王向荣 李刚)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发出了“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的动员令。烟台作为山东省经济大市,如何在“走在前、开新局”中勇当先锋? 9月19日,在中共烟台市委举行“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表示,“走在前、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是对全省发展的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和全过程引领。烟台作为全省“三核”城市和经济大市,创造了全省10%的财政收入、10%的生产总值、12%的实际使用外资、14%的外贸进出口,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有能力,在全省“走在前、开新局”中勇当先锋。
勇当高质量发展先锋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将各项工作置于‘全国一流、全省三核’的坐标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塑成优势,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郑德雁说。
一方面,做强存量。烟台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我们将深入实施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大力实施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和200家企业倍增计划,支持现有企业利用新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再攀高峰。”
另一方面,做大增量。烟台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我们将对标世界级化工园区,依托万华化学和裕龙石化两大本土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烟台化工产业园、裕龙石化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园区,未来五年形成4000亿元以上投资、5000亿元以上产值,打造全球一流的聚氨酯、高端烯烃、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万亿级山东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
勇当创新型城市先锋
“烟台是国家创新型城市,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球资源的聚集浓度、链接强度和辐射广度,高标准建设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八角湾创新区、蓝色‘智谷’等创新载体,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科创高地。”郑德雁介绍。
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实验室,做强山东省实验室,争创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烟台转移转化。
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厚植“双创”沃土、壮大“双创”主体、优化“双创”生态,让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在烟台大地蔚然成风。
勇当绿色低碳发展先锋
烟台在核电、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方面资源场景丰富,国电投核能总部已入驻烟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50%,绿色低碳发展基础扎实、前景广阔。
作为山东省智能低碳试点城市,烟台正在系统实施能源网、交通网、市政网、信息网、生态网“五网融合”,推进“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建设,全面提升绿色能源、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绿色生态等领域智能低碳水平,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智能低碳城市。
其中,海阳市、莱阳市规划了392平方公里的丁字湾双碳智谷,腹地广阔,集聚了丰富的核电、海上风电、光伏等绿电资源。
勇当新型城镇化先锋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智慧、绿色、均衡、双向”新型城镇化。
坚持高水平规划,精细化管理,有序实施城市更新,建设精致舒适的宜居城市。
坚持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倍加呵护海上有岛、城中见山、山海相拥、河海相通的资源禀赋,建设独具风采的魅力城市。
加快建设“一横两纵”快速路网,开通市域铁路公交化列车,建设综合立体的枢纽城市。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龙口领先发展,招远、莱州转型发展,海阳、莱阳、栖霞突破发展,走出各具特色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勇当共同富裕先锋
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较好,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较好基础。烟台将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提升群众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标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公益慈善城市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富农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率先建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郑德雁说,“我们要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增强城市‘生长力’,让广大市民倾听到城市生长的声音,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