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17日讯(记者 云英) 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不断注重民生工程建设,持续推动城市配套资源扩容,今年四月中旬开始,烟台黄渤海新区从对天山路提升改造入手,向城市高质量发展华丽蝶变。为加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精心组织、全面协调,进度、质量两手抓,加速推进工程任务高效有序地完成。
质量为先 抢抓施工“黄金期”

定期召开工程例会
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组织施工方本着“样板引路、质量为先、科学组织,交叉施工”的指导思想,高效利用黄金施工季节,实现早进场、早开工。对施工作业进行科学高效的区段划分,各部位充分联动,做到同时施工、平行作业,实现1+1>2的施工效果;与此同时,严格落实“试验段”“首件制”,实行24小时验收制度,确保验收程序规范、合理,助推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交出速度与工程质量的最优答卷。

天山路人行道样板段

“质量管理贯穿我们施工的全过程,从对施工原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到过程实验再到具体实施,各环节紧密联合、环环相扣。对每一个步骤,我们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才能破解城市建设的难题。”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公共工程处韩祥祝说。
闻“汛”而动 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自入夏以来,降雨增多,给天山路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压力,为有效防范汛期生产的安全隐患,并保证施工质量,建设交通局从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防汛现场检查出发,做好防汛工作。对防汛风险点安排专人巡视,加强安全指示标志,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前组织演练;在防汛现场,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抢险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针对积水重点部位建设交通局负责人及时进行抢险作业指导,保证防汛工作顺利进行。
防疫不松懈 织密疫情防护网
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狠抓施工工地疫情防控,要求施工单位人员全部为自有员工,做到“工地-宿舍”两点一线管理方式,尽可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施工现场对工地内工作人员每天进行两次体温测量和登记,建立健康监测和严格外出制度,并且对外部进场人员实行严格准入制度,严把疫情输入关、预防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将疫情杜绝在施工现场外,筑牢工程建设疫情防控防护网。

施工现场的防疫检测点
机器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碌地工作,施工现场紧张且有序。“天山路道路改造工程西半幅施工即将完成,本月中旬已具备东西半幅转换条件,相较于原定8月中旬的工期节点,整整提前了1个月。”韩祥祝说。
初心不忘,匠心筑造。天山路道路改造工程即将完成西半幅施工,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抢抓有利施工时节,凝心聚力、奋力争先,势必为城市增添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品质力作,向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强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