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资本论>在中国》评介座谈会5月25日在山东烟台大学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黑龙江省委党校、四川省委党校、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西教育出版社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志毅教授主持。
《<资本论>在中国》一书的作者,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崔占峰教授介绍了该书写作的背景、章目设计、主要内容及写作上的风格特点。他表示,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的三个飞跃。传承与创新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持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两个重要元素。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梦的希望和力量,如果他们只知斯密、凯恩斯而不知马克思,或只知《国富论》《通论》而不知《资本论》,意味着我们正失去一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可以依靠的新生力量。因此,通过越来越多《资本论》的通俗读物,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年群体从泛读到精读,从对《资本论》一无所知、一知半解到比较了解和完全熟悉,从走近《资本论》从而走近马克思,才能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自信,激发其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运用于新时代经济实践的自觉性。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资本论》研究专家陈征教授在评《<资本论>在中国》一书中提出,《资本论》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生命力不息的理论之花,但是采撷这朵理论之花,需要能在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更需要愚公移山的信念、勇气和力量,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和续力,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资本论>在中国》一书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孙应帅教授认为该书的价值重在对《资本论》经典的普及,能让读者在相对通俗化和生活化的阅读感知中,获得对马克思及其《资本论》的基本认识。他还指出,如果采用动漫、综艺以及科幻短视频等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积极利用新媒体和融媒体,将是促进马克思主义艺术化、生活化和国际化传播更好的途径。山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梅建军教授认为该书构思独具匠心,为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又提供了一本宝贵的工具书。他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具有不竭的生命力,不仅是“宏观经济学”,也是“微观经济学”,在深度数字化和线上消费成为新趋势的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的理论基础绝不是“已经过时的消费者主权论”,而仍是《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商品二因素的矛盾。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志江教授认为,《<资本论>在中国》用严谨又不乏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将《资本论》中的基本思想不断地加以创新和发展,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场域中,将其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分别与近现代、现当代和新时代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情境相对应,实际上是勾勒了一幅《资本论》在中国落地生根和中国化运用的简笔画。该书的姊妹篇《<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作者之一,四川省委党校杨雨林副教授认为,全书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尤其适合普通读者和青年群体,这对扩展《资本论》传播的广度将发挥重要作用。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志毅教授指出,高校是传播《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怎么让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从对西方经济学的过度迷信和对计量经济学的盲目运用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怎样使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也能逐渐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被动的说教转向主动学习,崔占峰教授的《<资本论>在中国》或许能通过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开启这方面更有益的尝试。山西财经大学的高宏伟教授,对该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已经将此书作为该校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资本论》修读课的重要参考书。
山西大学和芸琴副教授、杨光研究馆员、南昌大学张新生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杜曙光教授,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俊义教授、彭武良教授、彭徽教授、张涛副教授、施嘉岳副教授、马雪丽副教授等也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如何在新时代创新,其他经济管理学科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汲取方法论给养等问题相继发言。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参与了研讨会。
《<资本论>在中国》评介研讨会气氛热烈,促进了学者们之间相互交流,达成了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认识和决心,大家表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深度研究,也离不开广度传播,各方面凝心聚力,就能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花在祖国大地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