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28日讯(通讯员 张丙翠 孙卫东 樊耿生) 人民银行栖霞市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中和、碳达峰”重大决策部署,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为指引,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重点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让更多金融“活水”注入绿色产业,推动绿色节能降碳产业创新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多方联动激活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动力
该支行联合行政审批服务局、商务局、工信局和银行等多个部门构建绿色金融发展工作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制定责任、服务、项目和措施等“四项清单”,按照责任分工实施推进工作计划表和路线图。实行“容缺受理”、“全流程”跟踪,为企业发展抢时间、追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京能(烟台栖霞市)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是市政府引进的一家总投资7.6亿港币112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的香港独资企业。针对项目建设“短、频、快”的特点,栖霞市支行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主动协助企业完成网站注册、资料上传等操作,在纸质材料未齐全的情况下,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与行政审批服务局、银行机构同步提供“容缺受理”服务,指导中国银行栖霞支行当日为企业办理基本信息登记,快速完成1500万港币增资和入账事宜,以光伏发电项目预期收益为质押,核定授信3.86亿元,发放绿色信贷资金1.67亿元,有效支持企业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困难,促进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年发电量81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二氧化硫228吨,帮助农户就业300多人,为当地百姓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阳光之路”,成为绿色资源变绿色资产、绿色资产变绿色资本、绿色资本变绿色动能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实现政府、企业和村民的三方共赢,促进了脱贫致富,带动了乡村振兴。
金融“活”水滴灌绿色低碳城市生活
该支行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稳住绿色经济发展“基本盘”,搭建“政银企”三方平台,精准精细强推进。与工信局、商务局密切沟通,梳理当地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相关规划,建立环保企业集群“白名单”,通过绿色审批流程,帮助栖霞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重大绿色建设项目引进港资1.2亿元人民币。引导邮政储蓄银行为栖霞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授信3亿元,运用“白名单”机制,实施优先审批、限时办结等政策,一周内为企业发放贷款3000万元,目前已为该项目提供信贷支持1.63亿元,有力支持其节能降碳生产线建造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年处理垃圾量达到18.25万吨,年电网供电6800万度,可节约标准燃煤2.1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75万吨,集中供热面积67万多平方,受益群众达1.3万多户。
绿色信贷“贷”动绿色低碳产业供给
该支行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加强绿色产业“政银企”三方合作。推动污水治理、绿色农业产业园等政府项目与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资金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分别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和白洋河流域水库除险加固及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提供绿色信贷资金;将普惠小微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两项直达政策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与绿色信贷相结合,引导栖霞农商行推广“光伏贷”和“苹果改良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帮助实体经济解决购买光伏发电设备和改造老龄苹果园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已经投放绿色贷款2.8亿元,其中“光伏贷”和“苹果改良贷”1.8亿元。实现了聚焦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之路,打造山清水秀、蓝天永驻的生态绿色智慧之城的目标,使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PM2.5年均浓度达到26微克/立方米,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70%,2021年跻身于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数字化城市”的行列,成功创建了全省“两山”理论的实践基地。
截至目前,辖内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9.35亿元,同比增长13.36%,较年初增长1.44亿元,增幅8%,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2%,同比下降27个基点,为绿色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300余万元,绿色信贷规模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