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到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烟台山医院东院肿瘤内科主任、肿瘤大科主任周冬梅日前做客《“医直播”专家大讲堂》,跟大家畅聊关于肿瘤的那些事儿。

提到“癌症”二字,很多人都会想到痛苦、死亡,将其等同于不治之症。周冬梅表示,癌症不等于死亡,大多数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甚至部分晚期癌症也可以治愈,例如晚期淋巴癌和睾丸癌的治疗效果就不错。她进一步解释说,世卫组织已将癌症列为慢性病,就像是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有的癌症或许无法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可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命、保障生活质量的目的。“15年前我们接诊了一位肾癌患者,当时已出现多发的骨转移、肺转移、腹腔转移。15年来他坚持接受规范治疗,时至今日,其体内的转移灶仍未完全消失,但他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烟台山医院,
有人在查体时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吓得不得了,自我认为很可能患上癌症了。周冬梅认为,用肿瘤标志物“检测癌症”的说法并不准确。“临床上多用肿瘤标志物‘监测’恶性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通常需要与传统的、经典的检测方法相结合。再者,一些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及炎症反应,也可能使肿瘤标志轻度升高。”因此,大家对肿瘤标志物的轻微升高无需恐慌,医生会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病理诊断是确诊肿瘤的“金标准”,有的病人会担心穿刺会像“捅马蜂窝”一样,造成恶性肿瘤的传播、转移。周冬梅表示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有的患者还听说过“断食挨饿可以饿死癌细胞”。周冬梅指出,“饥饿疗法”不仅饿不死肿瘤细胞,还可能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进而加速疾病恶化。“我们建议患者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及抗氧化营养素含量丰富的食物的摄入。”;此外她还提到,癌症不传染,仅有5-10%的肿瘤具有遗传性。
癌症非常“狡猾”,有些肿瘤很难早期发现,80%以上的癌症被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周冬梅提醒大家,平日里我们要特别关注身体发出的如下“求救信号”: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如哽咽感、疼痛。
4.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在直播中,周冬梅为大家推荐了几套癌症的最佳早筛方案:肝癌是“最隐匿的癌”,“超声+甲胎蛋白”就能很好地发现它;肺癌是“最常见的癌”,接受低剂量CT筛查可以做到早发现;胃癌、结直肠癌并不鲜见,胃肠镜检查可见端倪,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应主动接受胃肠镜检查;前列腺癌是“男性之痛”,超声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是不错的早筛方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可以发现“女性健康杀手”——宫颈癌。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周冬梅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更好地预防癌症:
1.保持健康膳食模式。
2.保持健康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3.限制红肉及加工肉的摄入。
4.不喝或尽量少喝酒精类饮料。
5.避免和尽量少食含糖饮料和高能量食物。
6.限制含盐量高或腌制食物的摄入。
7.不推荐通过保健品来预防肿瘤。
8.吸烟百害而无一利,务必戒烟。
9.定期健康体检。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