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带线没?插头在你身后,坐那儿充就行。”出门在外,手机没电,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尬事”。经过一家超市时,记者入店求助,店主豪爽地说。3月4日,在“学习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胶东在线记者走上街头,通过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受“雷锋精神”的内涵。
人间三月天,一句“坐那儿充就行”,“充”的是甜甜的人情味与满满的正能量,“充”的是小小的幸福感与暖暖的阳光。细细品味“雷锋”精神,我们会发现,雷锋精神并非一定体现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上,它更多的是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绽放光芒。
“我只希望受助的人有能力后把爱心的种子代代相传,弘扬社会正能量、新风气!”逐梦深蓝、扬帆海洋,是大国工匠杨德将儿时的梦想。23年痴心管路,精益求精屡创世界海工记录,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逐梦深蓝与大国重器共舞。如今的他,是新时代的一颗螺丝钉,哪里有困难冲到哪里,为祖国的海洋强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因其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而熠熠生辉。在山东港口烟台港,有一面飘扬了49年的旗帜——“雷锋车”。自1973年始,“雷锋车”换了一代又一代,而“雷锋车”志愿服务队所传承的烟台港客运人的爱心和践行雷锋精神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迄今,600多名志愿服务者推着“雷锋车”历时五代,累计行走60余万公里、服务时长12.7万小时,同时“雷锋车”所蕴含的服务内涵也不断拓展。
新时代,雷锋精神既是一种文化自觉,是时代精神的凝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烟台市广大慈善义工的幸福格言。烟台市慈善总会于2006年成立慈善义工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目前,发展慈善义工管理中心32个,慈善义工站150个,项目服务队22个,义工艺术团14个,注册慈善义工7万余人,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750万小时。
播撒爱心、修炼匠心、守护初心,知行合一,新时代“雷锋”以实际行动回答时代之问,在平凡中绽放光芒,这是关于“青春、梦想、奋斗”的深情对话,也是相约一起向未来的“双向奔赴”。此时此刻,在祖国的绿水青山间,春天已来到,春光无限好,雷锋精神之花开遍神州大地。(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