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2月2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孙慧男)在日前举行的2021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莱州吕村遗址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作为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莱州吕村遗址已被列为“考古中国—海岱地区文明进程研究”项目,下一步将按照考古发掘计划有序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
吕村遗址位于烟台莱州市平里店镇吕村北,南邻王河。遗址平面形状略呈方形,东西、南北边长900余米,总面积约87万平方米,主体遗存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
2021年4-11月,为配合潍烟高铁建设,烟台市博物馆牵头、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莱州市博物馆参与,共同对工程占压的遗址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域位于吕村遗址西北部,实际发掘面积4000余平方米。
此次发掘共清理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遗迹572处,其中灰坑543座、房址16座、水井4口、灰沟3条、陶片堆积4处、建筑基槽(围墙)1条及外围大型壕沟1周。历史时期遗迹包括汉代灰坑7座、房址1座、水井5口、墓葬1座;宋元墓葬1座;明清墓葬1座。
共出土各类文物800余件,以大汶口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早期遗物为主,陶器数量丰富,典型陶器有鬶、鼎、罐、盆、杯、壶、器盖、甑等,部分高等级礼器类器物表明该聚落等级较高。带“日火山”刻划符号的大口尊,为胶东地区的首次发现。还有精巧的陶萧、滑石质的牙璧、小巧精美的玉饰件等。此外还有淮河流域盛行的鹿角靴形器、鲸鱼椎骨及各式的磨制石器等。历史时期遗物出土较少,主要为水井内出土的汉代汲水罐、盆、砖瓦等。
吕村遗址是胶东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遗址,带有环壕和围墙的聚落结构;房址、灰沟与灰坑呈规律分布的聚落布局;埋藏完整猪狗与堆叠大量陶器的祭祀坑;形制多样且结构多元的窖穴;以及遗址内出土的带“日火山”刻划符号的大口尊,陶萧、牙璧、石钺、玉饰件、鹿角靴形器、大型的鲸鱼椎骨、龟甲、各式的磨制石器及大量精美陶器等,反映出吕村遗址是一处莱州湾地区高等级、核心性聚落。为我们理解胶东沿海和海岱内陆地区龙山文化早期阶段的联系与差异提供了新的启示,也对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