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2月27日讯(记者 王向荣)提前完成3项市级重点民生事项,办好59件医保惠民实事,在近日举行的全市民生领域改革重点部门民主评议会议上,烟台市医疗保障局亮出七项改革成绩,件件事关百姓“医”靠。
抓待遇改革,促保障升级。改革调整待遇政策18项。降低多次住院医保起付线。大幅度提高居民一、二级医院和职工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大病保险特殊药品补偿比例提高20%,最高补偿额提高20万元。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最高补偿比例80%,年最高支付60万元。被确定为全国“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城市,居民“两病”用药报销比例提高10%,同步提高年最高支付限额。取消居民医保普通门诊起付线,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将肺结核等6种疾病纳入门诊慢病,降低居民医保门诊慢病起付线。将33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门诊用药保障,降低123类几千种药品患者首先自付比例,建立涵盖104种谈判药品医院和药店“双通道”保障机制。将治疗性推拿等中医技术、729种中药颗粒纳入医保支付。推出烟台市民健康保,目前参保68万人。
抓DRG付费方式改革,促诊疗规范。在8家医院实施正式付费,27家医院启动模拟付费,同时将17家医院纳入观察范围。在全省DRG付费试点城市评估中位列第一,改革做法被国家医保局推广。改革以来,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8.4%,最大降幅达5173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耗材费用同比下降21.4%、8.1%;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29天。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抓药品耗材集采改革,促医疗减负。落地实施国家、省3批次145种集采药品,平均降幅分别达52%、56%和67.3%。全面执行国家、省6类集采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幅分别达93%和66%,年节约资金2.99元。落实好我市5批次集采成果,年节约医疗费用5.2亿元。
抓基金监管方式改革,促监督赋能。综合运用智能监管、信用监管、第三方参与监管等方式,查处违法违规违约医药机构1555家,其中解除服务协议126家,暂停协议185家,追回医保基金4700万元,群众“救命钱”得到更好守护。医保基金监管综合考核位列全省第一,“依法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入选首届烟台“十大法治为民实事”。
抓医保个人账户改革,促基金增值。在全省首个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由分散个人管理变成集中统一管理,医保基金新增个人账户基金49.12亿元,年增加利息收入1亿元,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个人账户改革经验被省医保局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全省推广。在此基础上,全省首家推出“网上下单、医保支付、快递到家”服务,全市1171家药店支持“互联网+购药”,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互联网+”医保购药试点市。全国首个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微信”手机混合支付,提升了医保支付便捷度。
抓流程再造改革,促服务提质。新上线长期护理保险申办等9项服务,“网办”“掌办”业务达67项,其中23项实现“秒办”,实现医保公共服务24小时“线上办”。70个慢性病在全市183家医院可“一次办好”,办结门诊慢病6万人(次),占办理总量的80%。建设基层医保服务站261个,在银行网点布局“医保驿站”151个,下沉通办业务14项,覆盖全市、兼顾城乡的医保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抓异地就医改革,促结算方便。自2022年1月1日起,省内跨市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取消备案手续,就医费用直接联网结算。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一次备案长期有效。降低临时外出就医首先自付比例,取消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限制。推进跨省就医联网结算,省外参保人可在我市290家医院联网报销住院费用、在我市831家医药机构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结算;推进省内医保卡“一卡通行”,省内参保人可在5221家定点医药机构使用医保个人账户就医购药,省内门诊慢病患者可在228家医疗机构联网报销门诊费用。
评议会现场,市医保局副局长高腾波还就“一卡通行”省内和跨省覆盖情况,及门诊慢病服务优化升级情况,回答记者提问。“烟台开通了5221家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刷卡定点医药机构,省内参保职工在烟台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均可以刷社保卡就医购药;省内门诊慢病异地联网结算医疗机构总数达到228家。”“凡是原参保地支持跨省医保卡结算的外省参保人,都可以在我市252家定点医院和579家定点零售药店使用医保卡个人账户结算。””参保人员可在全市183家具备申报审核条件的医院直接办结70种门诊慢病,已累计直接办理门诊慢性病6.3万余人,占申办总人数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