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2月21日讯(通讯员 衣宝萱)烟台市医保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解决群众医疗保障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稳步做好待遇保障,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抓待遇提标,减轻就医负担
一是强化住院保障。降低多次住院患者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标准。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档缴费的二级医院住院支付比例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大病保险特殊药品的保障水平,补偿比例由60%提高至80%,最高补偿额由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将3种罕见病必需特殊疗效药品纳入大病保险保障。建立职工大病保险按额度补偿机制,最高给予80%的补偿。职工大病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60万元。二是强化门诊用药保障。将肺结核等6种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范围,降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病起付线标准,切实减轻门诊慢病患者就医负担。被确定为全国“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城市,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的“两病”患者整体纳入门诊用药保障,参保居民“两病”药费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同步提高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居民普通门诊最高支付限额,取消普通门诊起付线。建立职工个人账户金家庭共济制度,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全面执行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96种国家新增谈判药品落地使用,谈判药品达到221个。将33种药品国家谈判药品纳入门诊用药保障,降低123种药品的患者首先自付比例,建立涵盖104种药品的医院和药店“双通道”保障机制。将治疗性推拿等中医技术、729种中药颗粒纳入医保支付。三是强化抗疫应急保障。建立疫情防控医保基金应急预付等救治费用和核酸检测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做好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费用保障工作,支付疫苗采购接种费用6.59亿元。下调核酸检测价格。
二、抓网办提速,提高服务效率
一是建强智慧医保服务主渠道。全面改版升级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新上线长期护理保险申办等服务事项9项,“网办”“掌办”业务达到67项业务,其中23项实现“秒办”,绑定关注人数达到100万人。同时,网上政务服务事项100%接入山东省政务服务网,实现了“应上尽上”。二是全省首个实现“互联网+”医保购药。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互联网+”医保购药试点城市,依托医保电子凭证建设“互联网+购药”平台,在全省首家推出“网上下单买药、医保线上支付、快递配送到家”的购药服务。目前,全市7家医药零售企业1711家零售药店支持“互联网+购药”。三是全国首个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微信”手机混合支付。建设混合支付平台,参保人购药结算时,只需要展示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就可以实现医保账户金和微信账户“一次展码,一同支付”,提升了医保支付便捷度。四是上线使用医保电子签章和医保办事指南电子化。应用于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参保缴费证明打印等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提高了经办服务效率。推出“一事一码”办事服务指南,36个服务事项逐项生成二维码,办事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码”上获知业务的受理条件、材料、流程等。

三、抓通办提质,优化办事体验
一是门诊慢性病通办。打破门诊慢性病属地管理限制,患者可在全市183家医院直接申报,无需再回参保地申报,70个病种实现“全市通办”“一次办好”。工作开展以来,即时办结门诊慢性病达6万人(次),占办理总数的80%。二是异地就医备案通办。异地转诊患者向定点医院提出转诊申请,转出医院出具转诊意见,即时上传转诊备案信息至医保平台,无需另行提供资料审核,确保了患者第一时间享受异地就医保障。三是跨省跨市就医结算通办。全市异地住院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达到290家,全省医保卡“一卡通行”定点医疗机构达到4836家,省内门诊慢病联网结算医疗达到228家,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达到196家,切实方便了群众就医,优化了我市营商环境。此外,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医保服务站261个,在部分银行网点建设“医保驿站”151个,覆盖全市、兼顾城乡的医保服务网络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