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娱乐圈5类“饭圈”乱象行为。8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继续加大对于“饭圈”乱象问题的整治力度,其中更是明确提出要规范所谓的应援集资行为。
9月1日,韩国男子组合防弹少年团成员朴智旻的中国粉丝后援会——百度朴智旻吧@朴智旻JIMIN_JMC宣布:为庆祝偶像生日,粉丝与济州航空合作定制了偶像“专属飞机”,飞机的机身、机舱甚至机票都印上了朴智旻的专属形象。粉丝声称,“飞机应援”只是生日应援的一部分,整场应援活动将持续3个月。为给偶像献上“最好的生日应援”,朴智旻中国粉丝从今年4月就开始集资,百度朴智旻吧3分钟的集资金额突破了100万人民币,1小时的集资金额超过230万元。百度朴智旻吧还称,朴智旻生日当天,他的个人广告将同时登上《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
近年来,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所谓的“应援集资”成了粉丝群体内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集资金额的高低、应援排场的大小,似乎成为衡量偶像明星“咖位”与“人气”的标准。而这,又引导“饭圈”粉丝盲目进行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行为,进而无形中助长了一股攀比花费、奢靡炫富的不良风气,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无论是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学生,这带来的都将是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为了“供养”偶像、奉上名贵礼物,有的人可以不吃不喝,克扣自己的生活费;有的人可以瞒骗父母长辈,以各种借口索要钱财投入追星;有的人面对数额巨大的集资款,甚至见财起意、卷款潜逃,一朝堕入犯罪的深渊。
饭圈“应援集资”屡禁不止,“供养偶像”现象如何彻底从根源解决?
强化正向引导,重塑消费观念
与早年的“粉丝”相比,如今“饭圈人”的关注点早已不再聚焦于演唱会、影视作品、音乐专辑和周边海报。数据为王的风气,使粉丝们沉迷于应援打投、刷屏控评。据AI财经社报道,以“集资”为主的追星APP主要以Owhat和魔点网为代表。超过5000家粉丝团入驻了Owhat,单年交易额在2018年时就已经增长至6亿元。这背后的每一笔交易,都可能是一个年轻人“倾其所有”的投入。“少喝一杯奶茶”、“少吃一顿饭”去打榜,成为很多粉丝群内部“道德绑架”的洗脑式言论。如果不能尽最大努力为“偶像”买单,似乎就无法证明自己的“喜爱”,从而成为被一部分粉丝所嘲讽、排斥的对象。
站在社会和家庭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的是帮助年轻群体树立起积极正向的消费观念,尤其是未成年人和学生群体,因为尚不具备赚钱的能力,可能缺乏对于赚钱不易的认知;又或者因为没有成熟的价值观念,极易被人煽动、说服。此时,父母、老师和社会应当及时伸出援手,引导他们了解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避免造成未成年人消费观念的扭曲,并让他们保持对于金钱应有的敬畏,从而摆脱一些“洗脑式”和“道德绑架式”言论的侵袭。
精简平台功能,斩断“饭圈歪风”
在大力开展“清朗行动”之前,微博、腾讯视频、QQ音乐等常见APP上,曾为了迎合“饭圈文化”,充斥着签到、投票、排行榜等各项追星功能,成为粉丝们应援、控评的大本营。不少粉丝为了能让自己的“偶像”在榜单上拥有一个亮眼的位置,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甚至熬夜“做数据”“删恶评”。如此一来,偶像收获了看似火爆的“人气”,平台收获了实打实的用户和活跃度,唯有粉丝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现实生活,收获的只是短暂的“虚荣”与“自我感动”。
“饭圈整治”启动后,截至目前,微博上的明星势力榜和超话社区下“明星”“音乐”“CP”排名已经取消,抖音、快手等平台也已下线明星排行榜。包括桃叭、超级星饭团等追星应用,也在各大APP商店下架。一旦失去了滋长“歪风”的平台,相信“饭圈”定能尽快迎来“清朗”的环境。
重新定义“偶像”,告别“流量为尊”
在流量当道,饭圈文化盛行的今天,“偶像”一词似乎已经被污名化,失去了原有的含义。设想一下,一位仅有名气和流量,但毫无演技、歌技,道德水平低下的娱乐从业者,如何称之为“偶像”?然而无论是资本还是粉丝,都在追逐流量的路上渐渐“跑偏”,似乎数据可以代替业务水平、吸金能力能够代替道德素养。
事实上,观众也并非“买账”所谓的“流量”。东京奥运会期间,“希望运动员多一些代言”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在普通网友眼中,运动员们为国争光、健康向上,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他们所能带给大众的正能量远比“流量”明星要更多。是时候,让“偶像”一词回归它本身的定义。无论是贡献卓越的科学家,还是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无论朝气蓬勃运动健儿,还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只要能够给社会、给年轻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他们都可以成为“偶像”,也更应该成为“偶像”。(作者:吴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