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4月7日讯(记者 王向荣 许加薇 李刚)目前全国共有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专属特色,面向“十四五”,烟台片区将开展哪些差异化探索?在4月7日上午举行的“十四五”时期烟台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和举措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提问,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管委副主任陈军给出解答,烟台片区将做好两篇大文章。
从2013年上海设立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近八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从早期的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营商环境逐步拓展至包括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等7个领域。烟台片区将围绕总体方案的特色定位,基于自身优势特点,突出做好两篇大文章:
做好日韩合作这篇大文章。烟台片区是全国唯一自贸试验区叠加中韩产业园的片区,也是距离韩国最近的片区,在全省率先建成中日、中韩两大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推出“跨国审批”“跨国包机”“测试用车辆跨国研发”等系列创新举措,全国首家韩资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科创孵化基地等一批“首”字项目相继落户,去年带动烟台开发区引进日韩项目51个、实际到位日韩资金同比增长30%。
面向“十四五”,烟台片区将依托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建设,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梳理企业在投资、贸易、金融、税务、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共性需求,以“跨国审批”为起点,探索建立集商事登记、货币结算、办税缴税、商事仲裁等于一体的跨境全流程服务体系;积极对接日韩优质研发资源和高新技术,围绕8K+5G超高清等产业布局,创新有效制度供给,创造丰富应用场景,加快崛起超高清产业等未来产业高地。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特色之一。烟台片区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雄厚。片区挂牌以来,高标准打造海洋经济创新中心,构建起“总部基地+孵化加速器+专业园区”的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先后落户国内最大外资循环水三文鱼养殖、经海渔业“百箱计划”等项目,全国首创海洋生物资源“生态链式”养护模式,全国率先设立海洋产业特色支行,创新开发天气风险指数评价体系,有效破解海洋牧场融资难题,相关案例得到国家部委认可并推广。
面向“十四五”,烟台片区将擦亮海工集群牌,打好“种业翻身仗”,拓展海洋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