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3月23日讯(记者 贾楚航 许加薇 李刚)全面放宽外地人口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市级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述职制度……3月23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时期烟台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举措新闻发布会,一批事关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出炉。
未来五年,烟台改革重点涉及六大领域。其中,居首位的是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究竟如何改?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四级调研员包海东在发布会上透露,烟台将聚力破除深层次制度束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为目标,谋划推出一批标志性、关键性改革举措。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完善能耗、煤耗、水资源、排污权等要素市场化交易流转机制。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产业用地使用方式,开展“标准地”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劳动力在行业、城乡和地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宽外地人口落户限制。
畅通资本要素循环,加快从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以金融体系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实行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放大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功能。
探索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据确权、网络安全、数据及隐私保护,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围绕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机制改革,构建新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组阁制、包干制。加大对科研人员绩效激励,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新型管理评价模式。加大财政投入,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建立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市属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市管实体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和资产证券化率均达到75%以上。深化民营企业领域改革,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壁垒,营造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持续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积极促进输配电价改革,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启动创建“双循环”机制改革,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深化财税金融领域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分领域推进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股权投资改革,推动财政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从一次性支持向滚动支持转变,变“奖补”为“股权”。
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流程再造改革,推出一批“一链办理”、政务服务“秒批秒办”事项,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全面取消市级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推进“市县同权”,将镇(街)需要且能承接的区市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或授权。试点推行“一证准营”,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改进营商环境评价方式,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家激励保障措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大生态、大环保格局。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启动新一轮“四增四减”行动。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长岛综试区改革,启动全国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申报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隐患事故直报、有奖举报、到企业派驻盯守等制度,构建安全生产制度政策体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每月一承诺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伤亡事故。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述职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包保企业制度。加快市县两级安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转,增设机构、配齐人员。